狂犬病有什么临床表现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分期、不同年龄段临床表现特点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临床表现分期包括前驱期(24天,有类似感冒症状、喉咙紧缩感及伤口异样感觉)、兴奋期(13天,高度兴奋、恐水等,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症状)、麻痹期(618小时,痉挛停止,出现迟缓性瘫痪,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不同年龄段中,儿童患者表达能力有限,兴奋期情绪变化大、肌肉痉挛剧烈,麻痹期进展快,老年患者前驱期症状隐匿、病情复杂、预后差;特殊人群方面,孕妇感染可能致胎儿感染,治疗需考虑药物对胎儿影响,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病情进展快、表现不典型,暴露后要重视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加强免疫治疗并密切监测。
一、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分期
1.前驱期:狂犬病患者在发病初期会进入前驱期,此阶段可持续24天。患者常出现低热、食欲不振、恶心、头痛、倦怠、周身不适等症状,类似于感冒。继而对声、光、风、痛等较敏感,并有喉咙紧缩感。部分患者会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这是狂犬病前驱期的特征性症状之一。
2.兴奋期:进入兴奋期后,患者会出现高度兴奋、恐惧不安、恐水、恐风等典型症状。恐水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状,患者虽然口渴却不敢饮水,看见水、听到流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严重的咽喉肌痉挛。微风、音响、触摸等也可引起咽肌痉挛。由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患者会出现大汗、流涎、体温升高达3840℃、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此期一般持续13天。
3.麻痹期:兴奋期过后,患者逐渐进入麻痹期,痉挛停止,患者逐渐安静,但出现迟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眼肌、颜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等。进而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此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618小时。
二、不同年龄段临床表现特点
1.儿童患者:儿童狂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成人基本相似,但可能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前驱期的不适症状可能更难准确表述。在兴奋期,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过度哭闹、烦躁不安等情绪变化,且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肌肉痉挛等症状可能更为剧烈。同时,儿童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麻痹期进展可能更快,呼吸、循环衰竭的风险相对较高。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较低,前驱期症状可能更为隐匿,容易被误诊为其他老年疾病。在兴奋期,老年患者可能因为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导致病情更为复杂,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增加。麻痹期时,老年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可能性相对较小,预后较差。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感染狂犬病后,其临床表现与非孕妇相似,但狂犬病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导致胎儿感染。同时,孕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些治疗措施的选择可能会受到限制。因此,孕妇一旦被可疑动物咬伤,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受损,狂犬病的病情可能进展更快,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这类患者在暴露后应更加重视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并且可能需要加强免疫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