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性肌腱炎怎么治
肌腱钙化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休息与物理治疗(如热敷、超声波、体外冲击波等,不同年龄段使用注意事项不同)、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和局部注射混合液,但不同人群使用有禁忌)、康复锻炼(根据年龄调整强度);手术治疗包括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需按指导康复训练)和开放性手术(用于复杂钙化灶,创伤大、恢复长、感染风险高,特殊患者术后护理更需精心),同时针对儿童、老年、孕妇和哺乳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治疗方案选择及注意事项各有不同。
一、保守治疗
1.休息与物理治疗:休息能减少对受损肌腱的刺激,利于炎症消退。物理治疗手段多样,例如热敷,通过热传递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与僵硬,可每天热敷1520分钟,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温热效应和理化效应,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一般每周进行23次;体外冲击波治疗,可刺激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诱导组织修复,通常23周为一个疗程,每周12次。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适用,但老年人皮肤对温度感知可能不敏感,热敷时要注意温度把控,避免烫伤。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炎症和疼痛,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但不同年龄段使用需谨慎,儿童及青少年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因其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因其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与局部麻醉药的混合液,能快速减轻炎症,缓解疼痛,不过多次注射可能对肌腱造成损害,需严格掌握注射次数与间隔时间。孕妇、哺乳期女性禁用糖皮质激素,因其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及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3.康复锻炼:在疼痛缓解后,应逐渐开展康复锻炼。如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屈伸、旋转等动作,可维持关节灵活性,防止粘连,每天进行34组,每组1015次;力量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增强肌腱及周围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每周进行23次。对于体力较弱的老年患者,锻炼强度要适当降低,动作幅度减小;而年轻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强度。
二、手术治疗
1.关节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通过关节镜可清晰观察钙化灶,将其清理,同时修复受损肌腱组织。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且钙化灶较大、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术后需遵循医生指导进行康复训练,一般术后23天可开始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随着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
2.开放性手术:当钙化灶复杂、关节镜手术难以彻底清除时,可能需采用开放性手术。但该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术后感染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护理要求更严格,需密切观察伤口情况,保持清洁干燥,按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因其伤口愈合能力较差,术后感染风险更高,需更精心护理。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患者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方案选择要谨慎,优先考虑保守治疗,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避免对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慢,手术治疗后要密切监测血糖,控制血糖平稳,以利于伤口愈合。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在治疗时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优先选择物理治疗等相对安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