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跟膀胱炎有什么区别
尿路感染包括上尿路(肾盂肾炎等)和下尿路(膀胱炎等),膀胱炎属下尿路感染,炎症局限膀胱,临床表现上膀胱炎有膀胱刺激征等局部症状,上尿路感染有膀胱刺激征及全身症状等,实验室检查中膀胱炎尿常规可见相关细胞但全身感染指标无明显异常,上尿路感染血常规等有相应异常,影像学检查上膀胱炎无明显特异异常,上尿路感染需排查基础病变,治疗上膀胱炎短疗程抗生素治疗,上尿路感染长疗程且处理基础疾病,妊娠期尿路感染需兼顾胎儿安全。
一、定义与解剖位置
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累及上尿路(肾盂肾炎等)和下尿路(膀胱炎等);膀胱炎则是特指发生在膀胱的炎症,属于下尿路感染的一种,炎症主要局限在膀胱部位。
二、临床表现差异
症状表现
膀胱炎:常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即膀胱刺激征,还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不适,部分患者可能有血尿,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如无明显发热等。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性生活等因素易引发膀胱炎,在性生活活跃期女性中较为常见;男性膀胱炎可能与前列腺疾病等相关因素有关。儿童膀胱炎可能表现为排尿时哭闹、尿频等,需家长密切观察。
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除了有膀胱炎的膀胱刺激征外,还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腰痛、肾区叩击痛等;下尿路感染主要就是膀胱刺激征等局部症状,但如果下尿路感染未及时控制,也可能向上蔓延发展为上尿路感染。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所差异,老年人尿路感染可能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非特异症状;妊娠期女性尿路感染较为常见,需特别关注,因为可能影响母婴健康。
三、实验室检查区别
尿常规
膀胱炎:尿常规中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尿细菌培养可能阳性,但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指标异常,如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多无明显升高(上尿路感染时可能有)。
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血常规常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尿常规中除了有白细胞、红细胞外,可能还会有蛋白尿等,尿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且可能提示病原体的类型等,有助于区分是革兰阴性菌还是革兰阳性菌等感染。
四、影像学检查区别
膀胱炎:一般无明显的影像学异常,除非是慢性膀胱炎可能有膀胱壁增厚等改变,但通常不是首选的检查项目,且影像学表现相对不特异。
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可能需要进行泌尿系统超声、CT等检查,以排除是否有泌尿系统结石、梗阻、畸形等基础病变,这些病变可能是导致上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原因,如存在泌尿系统结石可能会阻碍尿液引流,从而易引发感染,不同年龄人群泌尿系统结石的好发因素不同,儿童可能与先天性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等有关,成年人可能与代谢因素、饮食等有关。
五、治疗原则差异
膀胱炎:一般短疗程抗生素治疗即可,如常用喹诺酮类等抗生素,治疗后需复查尿常规等评估疗效,女性膀胱炎在治疗后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过度等诱发因素;儿童膀胱炎使用抗生素需谨慎选择,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药物。
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多需要较长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同时要积极寻找并处理可能存在的泌尿系统基础疾病,如存在泌尿系统结石则可能需要根据结石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碎石、取石等;妊娠期尿路感染的治疗需兼顾胎儿安全,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并且要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