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狗有没有狂犬病
判断狗是否感染狂犬病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临床症状判断,包括前驱期(精神沉郁、性情改变、食欲反常等,持续12天)、兴奋期(高度兴奋、攻击人畜等,持续24天)、麻痹期(消瘦、后躯及四肢麻痹等,持续12天);二是病史及暴露情况判断,了解狗疫苗接种史和是否有暴露于狂犬病病毒的情况;三是实验室检测判断,有直接荧光抗体试验、病毒分离培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此外,针对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老年人群和养犬者等特殊情况也给出提示,如儿童被疑似感染狂犬病的狗咬伤要及时冲洗伤口并就医,养犬者要定期给狗接种疫苗等。
一、临床症状判断
1.前驱期: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狗在这一阶段会出现精神沉郁,常躲在暗处不愿与人接近,不听主人呼唤。性情与平时相比会有明显改变,如温顺的狗变得易怒,活泼的狗变得安静。此外,还可能出现食欲反常,喜食异物,吞咽时会有轻度困难,唾液分泌增多,瞳孔散大等症状,这个时期一般持续12天。
2.兴奋期:此阶段狗会表现出高度兴奋,攻击人畜,常无目的地奔走,狂吠声嘶哑。下颌下垂,流涎显著增多,四处乱咬,可能会咬自己的身体。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如听到声音、看到光线等会表现出惊恐不安。兴奋期通常持续24天。
3.麻痹期:狗会出现消瘦、精神高度沉郁,下颌下垂、舌伸出口外,大量流涎,后躯及四肢麻痹,行走摇摆、卧地不起,最终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亡,这个时期持续12天。
二、病史及暴露情况判断
1.了解狗的疫苗接种史:如果狗按照正规的免疫程序接种过狂犬病疫苗,那么感染狂犬病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即使接种过疫苗,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性,因为疫苗的保护率并非100%。
2.确认狗是否有暴露于狂犬病病毒的情况:如是否被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或者接触过狂犬病病毒污染的物品等。如果有明确的暴露史,且出现了上述可疑症状,感染狂犬病的可能性会增加。
三、实验室检测判断
1.直接荧光抗体试验:这是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的常用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特点。通过采集狗的脑组织、唾液腺等组织样本,用荧光标记的抗狂犬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如果样本中存在狂犬病病毒抗原,就会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荧光。
2.病毒分离培养:将狗的脑组织等样本接种到敏感细胞系中进行培养,观察是否有病毒生长。该方法虽然是诊断狂犬病的“金标准”,但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一般不作为首选的检测方法。
3.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用于检测狂犬病病毒的核酸,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可以检测出样本中极微量的病毒核酸,适用于早期诊断和对病毒的基因分型。
四、特殊情况提示
1.对于儿童:儿童与狗接触较为密切,且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如果儿童怀疑被可能感染狂犬病的狗咬伤或抓伤,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并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同时,要教育儿童如何正确与狗相处,避免激怒狗。
2.对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这类人群感染狂犬病后的病情可能会更加严重,进展更快。如果他们接触了可能感染狂犬病的狗,应更加谨慎,及时进行暴露后预防处置。
3.对于老年人群: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伤口愈合能力较弱。被狗咬伤后,除了及时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外,还需要注意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预防感染。同时,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以促进身体恢复。
4.对于养犬者:应定期带狗到正规的宠物医院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确保狗的免疫效果。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狗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如发现狗有异常表现,应及时咨询兽医或带狗到医院进行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