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猫抓会得狂犬病吗
被猫抓有可能得狂犬病,是否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人群被抓后有相应处理措施,同时给出了预防建议。具体而言,狂犬病由病毒引起,猫感染发病时抓伤人有传播风险,家养定期接种疫苗的猫携带病毒可能性低,流浪猫感染概率高;伤口深度、大小及出血情况和暴露级别也影响感染风险。一般人群、孕妇、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被猫抓后需按暴露级别处理伤口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方面,家养猫要定期接种疫苗并减少与流浪动物接触,避免接触流浪猫,同时要教育儿童正确与猫相处。
一、被猫抓是否会得狂犬病的结论
被猫抓有可能会得狂犬病,但并非所有被猫抓的情况都会感染。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猫如果感染了狂犬病病毒且处于发病期,其唾液和爪子上可能携带病毒,此时抓伤人就有传播狂犬病的风险。而如果猫本身没有感染狂犬病病毒,那么被其抓伤通常不会得狂犬病。
二、影响感染狂犬病的因素
1.猫的健康状况:家养且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从未接触过患病动物的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可能性极低。而流浪猫或者来源不明的猫,由于可能接触到感染源,感染狂犬病病毒的概率相对较高。
2.伤口情况:伤口的深度、大小以及是否有出血等对感染风险有影响。如果伤口较深、有明显出血,病毒更容易进入人体,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只是轻微抓伤、皮肤仅有轻微破损,感染风险相对较低。
3.暴露级别:根据《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被猫抓后的暴露情况分为三级。一级暴露为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这种情况无感染风险,不需要处理;二级暴露为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此时需要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三级暴露为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污染,除了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外,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三、不同人群被猫抓后的处理措施
1.一般人群:被猫抓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之后根据暴露级别采取相应措施,二级暴露需尽快到医院或疾控中心接种狂犬病疫苗;三级暴露除接种疫苗外,还需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2.孕妇:孕妇被猫抓后同样需要按照暴露级别进行处理。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对孕妇和胎儿都是安全的,不会影响胎儿发育,因此孕妇不要因为担心对胎儿有影响而延误接种。
3.儿童:儿童被猫抓后,家长要冷静处理。首先按照上述方法清洗和消毒伤口,避免孩子用手搔抓伤口导致感染。在接种疫苗时,要安抚好孩子的情绪。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时可能会有一定的疼痛和不适,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安慰。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如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不良反应,一般为轻微症状,可咨询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4.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或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被猫抓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更为严重。这类人群在被猫抓后,除了及时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外,还需要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
四、预防建议
1.家养猫:定期带猫去宠物医院接种狂犬病疫苗,每年一次。尽量避免猫与流浪动物接触,减少感染狂犬病病毒的机会。
2.避免接触流浪猫:尽量不要随意抚摸、逗弄流浪猫,防止被抓伤或咬伤。如果必须接触,可佩戴手套等进行防护。
3.教育儿童:教导儿童如何正确与猫相处,不要激怒猫,避免被猫抓伤。告诉孩子如果被猫抓了要及时告诉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