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狂犬病会怎么样
狂犬病症状分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有类似“感冒”症状及伤口异常,持续24日;兴奋期高度兴奋,有恐水、怕风等表现,持续13日;麻痹期痉挛停止,出现瘫痪等,持续618小时。不同年龄段和身体状况的患者症状表现有差异。狂犬病会影响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对不同人群影响程度不同。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100%,暴露后及时、规范预防处置可有效预防,不同人群需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一、狂犬病症状分期及表现
1.前驱期:患者通常会有低热、食欲不振、恶心、头痛、倦怠、周身不适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对痛、声、光、风等刺激开始变得敏感,并有喉咙紧缩感。伤口及其附近感觉异常,有麻、痒、痛及蚁走感等,这是病毒繁殖时刺激神经元所致,持续24日。此阶段,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类似表现,但儿童可能因表述能力有限,症状不易被及时察觉。对于有宠物接触史、生活在多动物环境的人群,尤其是未规范接种疫苗者,更需警惕。
2.兴奋期: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恐水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状,患者虽口渴却不敢饮水,看见水、听到流水声、饮水甚至提及饮水都可诱发严重的咽肌痉挛。怕风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微风或其他刺激如光、声、触动等,均可引起咽肌痉挛。本期持续13日。兴奋期儿童可能表现得更加烦躁不安、哭闹不止。老年人可能因身体机能较差,症状更为严重,呼吸、循环系统的负担也更重。
3.麻痹期:患者痉挛停止,逐渐安静,但出现迟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眼肌、颜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等。进而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此期持续618小时。不同性别在这一阶段症状差异不大,但身体虚弱、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二、狂犬病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
1.神经系统: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细胞受损、坏死。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瘫痪等症状,严重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受到病毒侵害后,可能对智力、运动功能等产生长期影响。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脑供血不足、脑萎缩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感染狂犬病后,神经系统损伤会更严重。
2.呼吸系统:咽肌痉挛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甚至呼吸暂停。呼吸功能的受损在肥胖人群、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中更为明显,会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3.循环系统:可出现心律失常、血压波动等情况。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影响心肌细胞的功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感染狂犬病后循环系统的负担会进一步加重,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
4.消化系统: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吸收。长期卧床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胃肠蠕动减慢、便秘等问题。儿童消化系统较为脆弱,患病后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减退,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三、狂犬病预后
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但如果在暴露后及时、规范地进行预防处置,如彻底清洗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不同年龄段人群在暴露后都应尽快进行预防处置。儿童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和及时带其就医,确保预防措施的顺利进行。老年人可能因行动不便或对疾病认识不足,延误预防处置时间,家属应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有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等,可能需要调整预防处置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