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鳞状细胞癌是什么
外阴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外阴恶性肿瘤,约占90%,主要起源于外阴鳞状上皮。病因包括HPV感染、外阴慢性炎症、免疫抑制、吸烟等。症状有外阴肿物、瘙痒、溃疡、排尿异常。诊断依靠妇科检查、组织活检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早期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80%90%,晚期较差,5年生存率30%50%。特殊人群如老年、年轻、肥胖及有慢性病史患者在治疗和护理上各有注意事项。
一、外阴鳞状细胞癌的定义
外阴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外阴恶性肿瘤,约占外阴恶性肿瘤的90%。它主要起源于外阴鳞状上皮,多发生于大阴唇,其次为小阴唇、阴蒂、会阴及尿道口周围等部位。
二、外阴鳞状细胞癌的病因
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如HPV16、18等,持续感染可使外阴上皮发生瘤变,进而发展为癌。
2.外阴慢性炎症:长期的外阴瘙痒、外阴炎等慢性刺激,可能导致外阴皮肤黏膜增生、变厚,增加癌变风险。
3.免疫抑制: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患外阴鳞状细胞癌的风险升高。
4.吸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对外阴组织产生刺激,增加发病几率。
三、外阴鳞状细胞癌的症状
1.外阴肿物:常表现为结节状、菜花状或溃疡状,可伴有瘙痒、疼痛。肿物早期多较小,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增大。
2.外阴瘙痒:较为常见,可持续存在,搔抓后可能导致破溃、出血。
3.外阴溃疡:肿瘤增长过程中,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可形成溃疡,伴有疼痛、渗液等。
4.排尿异常:当肿瘤侵犯尿道或膀胱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排尿困难等症状。
四、外阴鳞状细胞癌的诊断
1.妇科检查:医生直接观察外阴病变部位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初步判断病变性质。
2.组织活检:对可疑病变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外阴鳞状细胞癌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等,明确肿瘤的类型、分化程度等。
3.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可帮助了解肿瘤的大小、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
五、外阴鳞状细胞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患者,常采用根治性外阴切除术及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对于较晚期患者,可能需扩大手术范围,切除部分邻近器官。
2.放射治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使原本无法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机会;也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3.化学治疗:常用药物有顺铂、紫杉醇等,一般用于晚期或复发患者,可与手术、放疗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六、外阴鳞状细胞癌的预后
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80%90%。
2.若发现时已处于晚期,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可能降至30%50%。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手术耐受性差。治疗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年轻患者: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生育功能和外观。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早期患者,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可考虑保留部分外阴组织或采用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但需告知患者复发风险可能会略有增加,术后要密切随访。
3.肥胖患者:肥胖患者手术难度可能增加,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的风险也较高。术前应尽量控制体重,术后加强切口护理,定期换药,密切观察切口情况。
4.有慢性病史患者: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会影响治疗及预后。治疗期间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严格遵医嘱服药,将血糖、血压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以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术后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