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有什么表现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分期及症状、不同人群狂犬病表现特点及注意事项、有特殊病史人群的表现及应对方法。狂犬病临床表现分前驱期(有类似“感冒”症状及伤口异常感觉,持续24日)、兴奋期(高度兴奋,有恐水、怕风等症状,持续13日)、麻痹期(痉挛停止,出现迟缓性瘫痪,持续618小时);不同人群中,儿童症状与成人相似但表达不准确、病情进展可能快,老年人前驱期“感冒”症状明显且易误诊、更易出现并发症,孕妇除本身症状外还需考虑对胎儿影响;特殊病史人群方面,免疫功能低下者潜伏期缩短、病情进展快,需积极支持治疗并监测免疫状态,有神经系统疾病史者症状可能诱发原有疾病,治疗要兼顾并考虑药物相互作用。
一、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分期及症状
1.前驱期:大多数患者有低热、食欲不振、恶心、头痛、倦怠、周身不适等,酷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痛等较敏感,并有喉咙紧缩感。较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伤口及其附近感觉异常,有麻、痒、痛及蚁走感等,这是病毒繁殖时刺激神经元所致,持续2~4日。
2.兴奋期: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恐水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状,典型者见水、饮水、听流水声甚至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怕风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微风或其他刺激如光、声、触动等,均可引起咽肌痉挛,严重时尚可引起全身疼痛性抽搐。患者神志大多清晰,虽极度恐惧和烦躁不安,但绝少有攻击人的行为。随着兴奋状态的增长,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幻视幻听、冲撞嚎叫等。病程进展迅速,很多患者在发作中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本期持续1~3日。
3.麻痹期:痉挛停止,患者逐渐安静,但出现迟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眼肌、颜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等。进而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该期持续6~18小时。
二、不同人群狂犬病表现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狂犬病症状与成人基本相似,但可能在表达不适时不够准确。儿童在兴奋期可能因不能准确描述恐惧原因而表现得更加烦躁、哭闹不止。而且儿童的咽肌痉挛可能导致呛咳、误吸等情况更易发生,家长需格外注意观察孩子的呼吸情况,避免窒息。同时,儿童的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在前驱期的“感冒”样症状会更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容易被误诊为普通呼吸道疾病。在兴奋期,老年人可能因本身存在的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更容易出现呼吸和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可能无法清晰表达自身感受,家属要密切关注其行为和身体状态的变化。
3.孕妇:孕妇感染狂犬病后,除了狂犬病本身的症状外,还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狂犬病病毒一般不会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但孕妇在兴奋期的强烈身体反应,如剧烈的肌肉痉挛、呼吸困难等,可能会影响胎儿的血氧供应,导致胎儿窘迫等情况。在治疗过程中,用药选择也需要谨慎权衡,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三、有特殊病史人群的表现及应对
1.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会缩短,病情进展可能更快。因为这类人群的免疫系统不能有效地对抗病毒,病毒在体内的繁殖速度可能加快。在治疗上,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支持治疗,同时要密切监测免疫状态,调整免疫相关治疗方案。
2.有神经系统疾病史者:如癫痫患者,狂犬病发作时的兴奋、痉挛等症状可能会诱发癫痫发作,使病情更加复杂。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同时兼顾控制狂犬病症状和预防癫痫发作,避免两种疾病相互影响导致病情恶化。医生在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