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是发生在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骨折远端向后移位的儿童肘部常见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好发于512岁儿童,男性略多,常因儿童奔跑跌倒手掌着地致伤。临床表现有肘部疼痛、肿胀、畸形等,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两种,不同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康复需指导关节活动锻炼,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少数有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对儿童加强安全教育、体育活动时佩戴防护装备以及老年人预防跌倒等。
一、定义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在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且骨折远端向后移位,是儿童肘部常见的骨折类型,多由间接暴力引起。
二、流行病学
1.年龄分布:好发于512岁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活动量大,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在跌倒等意外情况时容易发生此类骨折。
2.性别差异:男性略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儿童更活泼好动、参与高风险活动较多有关。
3.生活方式影响: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如跑步、攀爬、球类运动的儿童,发生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常见于儿童在奔跑玩耍时不慎跌倒,手掌着地,暴力向上传导,导致肱骨髁上薄弱处发生骨折。
2.发病机制:当手掌着地时,地面的反作用力沿前臂向上传导,身体重力则向下作用,在肱骨髁上部形成剪切力,使骨折近端向前移位,远端向后移位,从而形成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四、临床表现
1.症状:受伤后肘部出现明显疼痛、肿胀,患儿因疼痛而哭闹不止,肘关节活动受限,无法正常屈伸。
2.体征:肘部畸形,可出现靴形畸形,即肘关节呈半屈位,肘后三角关系正常。有时可触及骨折断端,有明显压痛。
五、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受伤经过,如跌倒时的姿势、着地部位等。
2.体格检查:检查肘部的肿胀、畸形情况,有无压痛、骨擦音或异常活动。同时检查肢体的感觉、运动及血运情况,以排除神经、血管损伤。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主要方法,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必要时可进行CT检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细节。
六、治疗
1.非手术治疗:对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复位后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2.手术治疗:对于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失败或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的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由于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同时也更容易出现生长发育异常。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骨折愈合情况及肢体的生长发育。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患儿手指的感觉、运动及血运情况,避免因固定过紧导致并发症。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骨质疏松等疾病,骨折愈合相对较慢。在治疗时要注意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骨折愈合。
3.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影响骨折愈合。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八、康复与预后
1.康复:骨折固定期间,可指导患儿进行手指、腕关节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拆除固定后,逐渐进行肘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功能锻炼,以恢复关节功能。
2.预后:大部分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肘内翻或肘外翻等并发症,影响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
九、预防
1.对于儿童,家长和老师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醒孩子在活动时注意安全,避免危险行为。
2.参与体育活动时,要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护肘、护腕等。
3.老年人要注意预防跌倒,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