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得脑炎怎么办
儿童脑炎的防治给出全面指导,涵盖及时就医诊断(识别症状、选正规医院、配合检查)、治疗措施(一般治疗、抗感染与对症治疗)、护理要点(病情、安全、康复护理)、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低龄、有基础疾病、过敏体质儿童),以及康复与随访(坚持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并调整方案)等方面内容。
一、及时就医诊断
1.症状识别:儿童脑炎的症状可能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嗜睡、抽搐、颈部僵硬等。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这些异常症状,尤其是发热伴有精神状态改变时,应高度警惕脑炎的可能。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症状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小婴儿可能仅表现为拒奶、哭闹不安、囟门饱满等。
2.选择医院:应尽快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的儿科或神经内科就诊。建议选择具备完善检查设备和专业医疗团队的医院,如当地的儿童医院或大型综合医院。
3.配合检查: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之后可能会安排一系列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检测,以判断感染情况;脑电图检查有助于发现脑部的异常放电;头颅CT或MRI可以帮助了解脑部的结构和病变情况;腰椎穿刺取脑脊液进行检查是诊断脑炎的重要方法,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这些检查。
二、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让孩子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可能需要通过鼻饲或静脉补液来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2.抗感染治疗:根据脑炎的病因不同,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病毒性脑炎,常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细菌性脑炎则需要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对于结核性脑炎,需采用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
3.对症治疗:对于发热的患儿,体温低于38.5℃时,可优先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体温高于38.5℃且伴有明显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对于有惊厥发作的患儿,需使用止惊药物控制抽搐。颅内压增高的患儿,会使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三、护理要点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以及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若发现孩子病情有变化,如抽搐频繁发作、意识障碍加重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2.安全护理:对于有惊厥发作史或精神状态异常的患儿,要注意防止其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可在病床两侧安装防护栏,移除周围的危险物品。
3.康复护理:在脑炎恢复期,若孩子遗留有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后遗症,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如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和主动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通过语言训练帮助孩子恢复语言表达能力。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低龄儿童:低龄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用药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低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家长要更加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和反应。
2.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果孩子本身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脑炎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在治疗脑炎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与相关专科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3.过敏体质儿童:对于过敏体质的儿童,在使用药物前要详细告知医生孩子的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无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
五、康复与随访
1.康复训练:出院后,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为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帮助孩子逐步恢复身体功能。
2.定期随访: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复查,一般在出院后的1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复查。复查项目可能包括脑电图、头颅影像学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孩子脑部的恢复情况和有无后遗症的发生。同时,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