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会尿道感染
尿道感染原因多样,包括细菌感染(女性因尿道短直近肛门、男性病理状态下、儿童护理不当、老人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大肠埃希菌常见)、尿路梗阻(结石、前列腺增生、肿瘤等致尿液引流不畅)、医源性因素(侵入性操作及长期留置导尿管)、机体免疫力低下(糖尿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及老人等)、性生活因素(女性尿道受挤压且卫生习惯不良)、局部卫生不良(女性、儿童、男性不注意清洁)。特殊人群中,女性因生理结构易感,性生活、经期、孕期要注意卫生;儿童要注意会阴部清洁,有症状及时就医;老年人要增强体质、控制基础病、谨慎用药,前列腺增生者及时治疗。
一、尿道感染的原因
1.细菌感染:绝大多数尿道感染由细菌引起,其中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致病菌的80%90%。女性尿道短而直,距离肛门较近,易受肠道细菌污染,增加了尿道感染风险。男性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前列腺增生导致尿路梗阻,也易使细菌滋生引发感染。儿童尤其是女婴,因尿道短,且卫生习惯依赖他人护理,若护理不当,也易被细菌侵袭。老年人则因身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感染。
2.尿路梗阻:任何形式的尿路梗阻都可能导致尿液引流不畅,使细菌在局部滋生繁殖,引发尿道感染。常见原因有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结石会阻碍尿液正常排出;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男性,增生的前列腺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尿液残留,细菌易滋生;泌尿系统肿瘤也可压迫尿路,引发梗阻。
3.医源性因素:导尿术、膀胱镜检查等侵入性操作,可能将细菌带入尿道和膀胱,破坏尿路的防御机制,从而引发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不仅增加细菌入侵机会,还会影响尿路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局部抵抗力。据研究,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尿道感染发生率越高,留置导尿管3天以上,感染发生率可达90%以上。
4.机体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高,有利于细菌生长,且高血糖会损害机体免疫细胞功能,降低免疫力,易发生尿道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免疫系统受抑制,对细菌的抵抗力减弱。艾滋病患者因HIV病毒破坏免疫系统,也易并发尿道感染。老年人因身体各项机能衰退,免疫力下降,也是尿道感染的易感人群。
5.性生活因素:性生活时,女性尿道易受挤压,细菌可能被挤入尿道,引发感染。尤其是性生活频繁、性生活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如性生活前后未及时清洗外生殖器,更容易发生尿道感染。对于新婚女性,由于性生活相对频繁,且对性生活卫生知识了解不足,尿道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临床上称之为“蜜月性膀胱炎”。
6.局部卫生不良:女性外阴部汗腺、皮脂腺丰富,且尿道、阴道、肛门距离近,易被污染。若不注意局部清洁,尿液、粪便残留,细菌易滋生繁殖,引发尿道感染。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若尿布更换不及时,尿液粪便刺激局部皮肤,细菌也易侵入尿道。男性若不注意清洗包皮,包皮垢堆积,也会增加尿道感染风险。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女性:女性因生理结构特点,更易发生尿道感染。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洗外生殖器,排尿可冲去尿道内细菌,降低感染风险。经期要特别注意卫生,勤换卫生巾,避免细菌滋生。孕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输尿管蠕动减弱,且增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易导致尿路梗阻,增加尿道感染风险,要增加水分摄入,定期产检,关注泌尿系统情况。
2.儿童:家长要注意儿童的会阴部清洁,勤换尿布,女婴从前向后清洗会阴部,避免粪便污染尿道。儿童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随地而坐,不穿开裆裤等。
3.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下降,要注意增强体质,适当运动,均衡饮食。若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要积极控制病情。对于因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的老年男性,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因尿路梗阻引发尿道感染。同时,老年人用药要谨慎,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肾功能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