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压突然增加时出现不自主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的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发病与盆底支持结构受损(如年龄增长、妊娠分娩)、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等有关,女性、肥胖人群、有盆腔手术史者等为特殊风险人群,生活方式中长期便秘、缺乏锻炼也有影响,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等方法。
一、压力性尿失禁的定义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压突然增加时,如咳嗽、喷嚏、大笑、运动等,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的情况。它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中都可能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年龄增长导致盆底支持组织退变、妊娠分娩损伤盆底结构、肥胖增加腹压等。
(一)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1.盆底支持结构受损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使盆底的结缔组织弹性降低、胶原含量减少,导致盆底支持结构薄弱。例如,有研究表明,老年女性中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女性,这与年龄相关的盆底组织退变密切相关。
妊娠分娩:对于女性而言,妊娠和分娩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因素。在妊娠期间,增大的子宫会对盆底组织产生持续的压迫,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会进一步损伤盆底的肌肉、筋膜等结构,使得盆底支持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从而增加了日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
2.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
正常情况下,尿道括约肌能够在腹压增加时起到关闭尿道的作用,防止尿液漏出。但在一些情况下,如先天性尿道括约肌发育不良,或者由于某些疾病、手术等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受损,就可能无法有效关闭尿道,引发压力性尿失禁。
二、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压增加时不自主的尿液漏出。例如,咳嗽时突然出现少量尿液不自主流出,打喷嚏时也可能发生类似情况,在进行跳绳等运动时尿液漏出的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
2.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会阴部潮湿、瘙痒等不适,这是由于尿液经常刺激会阴部皮肤引起的。长期尿液刺激还可能导致会阴部皮肤出现炎症、湿疹等问题。另外,一些患者可能会因为压力性尿失禁而产生心理负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三、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人群及相关因素影响
1.特殊人群风险
女性: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以及妊娠分娩等因素,相对男性更容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尤其是经产妇,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明显高于未产妇。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进一步增加了发病风险。
肥胖人群: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较多,会增加腹压,对盆底组织产生更大的压力,从而增加了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有研究发现,肥胖程度越严重,患压力性尿失禁的可能性越高。
有盆腔手术史人群:如盆腔脏器切除术等手术可能会损伤盆底组织,导致盆底支持结构破坏,进而引发压力性尿失禁。
2.生活方式影响
长期便秘:长期便秘会导致腹压持续升高,频繁增加的腹压会对盆底组织造成不良影响,长期下去可能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几率。
缺乏体育锻炼:缺乏体育锻炼会使盆底肌肉力量减弱,盆底肌肉力量不足无法很好地发挥对尿道的支撑和控制作用,从而容易引发压力性尿失禁。
四、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包括漏尿发生的诱因(如咳嗽、大笑等腹压增加的情况)、发生频率、漏尿量等。同时了解患者的生育史、手术史、慢性疾病史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判断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和严重程度非常重要。
2.体格检查
进行盆底检查,观察会阴部有无异常,如皮肤是否有湿疹、溃疡等情况。检查盆底肌肉的张力,通过指诊等方法评估盆底肌肉的收缩力等情况。
3.尿动力学检查
这是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测定尿道压力、膀胱压力等指标,明确是否存在尿道压力降低、膀胱压升高等情况,从而确诊压力性尿失禁,并评估其严重程度。例如,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尿动力学检查中可能会出现腹压增加时尿道闭合压下降等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