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抵抗力弱,人群普遍易感。其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后天感染风疹分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会致胎儿多种严重畸形。诊断依靠临床及实验室检测,治疗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预防主要靠疫苗接种及日常防护,孕妇、儿童、免疫力低下人群等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相关事项。
一、风疹的定义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主要为低热、全身皮疹,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二、风疹的病因
风疹病毒是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属的唯一成员,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呈球形,核心为单股正链RNA,病毒颗粒由包膜和核衣壳组成。该病毒抵抗力较弱,对紫外线、乙醚、氯仿等敏感,在56℃30分钟可灭活。人群对风疹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三、风疹的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这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体外,悬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
2.接触传播:接触被风疹病毒污染的物品,如玩具、衣物等,也有可能感染风疹。另外,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四、风疹的临床表现
1.后天感染风疹
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
前驱期:症状较轻微,部分患者可无前驱期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持续12天。
出疹期: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24小时内蔓延到全身。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3mm,可融合成片。出疹顺序为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多无皮疹。皮疹一般持续3天左右消退,不留色素沉着,亦不脱屑。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数周。
2.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胎儿可出现多种严重的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小头畸形、智力障碍等。
五、风疹的诊断
1.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如接触过风疹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低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等),可做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
血清学检测:检测风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确诊近期感染。若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风疹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也可诊断为近期感染。
病毒核酸检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咽拭子、血液、尿液等标本中的风疹病毒核酸,可用于早期诊断。
六、风疹的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2.对症治疗:有发热、头痛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皮肤瘙痒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
七、风疹的预防
1.疫苗接种:这是预防风疹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使用的是风疹减毒活疫苗,一般在儿童8个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接种疫苗后,95%以上的接种者可产生抗体。
2.日常防护:在风疹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风疹患者应及时隔离治疗,对其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八、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孕妇: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导致胎儿严重畸形,因此,计划怀孕的女性应在孕前进行风疹病毒抗体检测,若抗体阴性,应接种风疹疫苗,接种后3个月内应避免怀孕。孕期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患者,若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2.儿童:儿童是风疹的易感人群,家长应按时带孩子接种风疹疫苗。孩子感染风疹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交叉感染。若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3.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感染风疹后病情可能较重,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患者。如接触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