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怎么根治
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需多方面着手。一是寻找并去除诱发因素,如泌尿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需手术等恢复尿路通畅,免疫力低下者调整药物或控制慢性疾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医源性感染。二是规范治疗,首次感染要足量足疗程用药,依药敏选药,复发性尿路感染在除诱因基础上长程低剂量抑菌等治疗。三是采取预防措施,增加水分摄入、选合适内裤、注意经期卫生。四是特殊人群要注意,孕妇就医选安全抗生素,绝经后女性可局部用雌激素制剂并增加维C摄入。
一、寻找并去除诱发因素
1.泌尿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部分女性存在泌尿系统的先天畸形、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女性也可能因膀胱颈部梗阻等类似情况)等,这些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细菌易于滋生繁殖,从而引发尿路感染反复发作。需通过超声、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等检查来明确诊断,之后根据具体病情采取手术等方式去除梗阻因素,恢复尿路通畅。例如,尿路结石患者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等手术方式清除结石,以改善尿液引流。
2.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会使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遭受细菌侵袭。对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一般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左右,这样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发生。
3.不良生活习惯:如不注意个人卫生,会阴部细菌易逆行进入尿道引发感染。女性应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从前向后清洗,保持会阴部清洁。另外,性生活后未及时排尿,也会增加感染风险,建议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冲洗尿道,减少细菌残留。
4.长期留置导尿管等医源性因素:长期留置导尿管会破坏尿道的自然防御机制,增加感染几率。若因病情需要留置导尿管,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导尿管及尿袋,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
二、规范治疗
1.足量足疗程用药:首次发生尿路感染时,未进行规范治疗,细菌未被彻底清除,容易导致感染复发。对于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一般推荐使用呋喃妥因、磷霉素等药物治疗3天;急性肾盂肾炎通常需使用抗生素治疗1014天。具体药物选择需依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选用敏感抗生素。例如,若尿培养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敏感,可选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
2.复发性尿路感染的治疗:对于半年内发作2次及以上,或1年内发作3次及以上的复发性尿路感染,在去除诱发因素基础上,可采用长程低剂量抑菌治疗,一般选用呋喃妥因、头孢菌素类等药物,每晚睡前排尿后服用1次,疗程通常为612个月。也可采用性交后预防用药,性生活后立即排尿,并口服单剂量抗生素,如呋喃妥因。还可在感染发作间歇期,采用连续3天疗法,即发现有感染症状时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3天。
三、预防措施
1.增加水分摄入:多饮水、勤排尿,每天饮水量应不少于2000ml,这样可使尿液不断冲刷尿道,减少细菌在尿道停留繁殖的机会,降低感染风险。建议白天每23小时排尿1次。
2.选择合适的内裤:应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保持会阴部透气,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因为此类内裤不透气,会使会阴部局部温度及湿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生长。
3.经期卫生:女性经期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且经血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经期要勤换卫生巾,一般每46小时更换1次,避免使用不透气的卫生用品,保持会阴部清洁。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孕妇: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输尿管蠕动减慢,肾盂及输尿管扩张,加之增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易发生尿路感染且容易上行感染至肾盂。孕妇若出现尿路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治疗时需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同时,要更加注意会阴部卫生,定期产检监测尿常规等指标。
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雌激素制剂,改善尿道黏膜状况,增强抵抗力。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等,使尿液酸化,抑制细菌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