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因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病因包括感染相关、疫苗接种相关及自身免疫相关等。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带状疱疹、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细菌感染如支原体及菌血症、败血症相关细菌,均可通过免疫介导或直接损伤等机制诱发;多种疫苗接种后因免疫调节异常可能引发该病;自身免疫紊乱时体内产生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成分的自身抗体致髓鞘脱失。特殊人群中,儿童因免疫系统不完善、老年人因免疫功能衰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因免疫系统紊乱,患该病风险增加,需重点关注。
一、感染相关病因
1.病毒感染
多种病毒感染后可能引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如麻疹病毒,在过去,麻疹病毒感染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可达0.1%0.5%。这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同时这种免疫反应错误地攻击了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成分,从而引发炎症。
风疹病毒感染后,约0.2%的患者可能出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毒可能通过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诱导免疫反应,使得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产生交叉免疫攻击,损伤髓鞘。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也与该病相关,水痘感染后发生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概率约为0.01%0.1%。感染后,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当机体免疫状态改变时,病毒激活,其抗原成分可能诱发异常免疫反应,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其他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同样可能通过类似免疫介导机制引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EB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过程中,产生的免疫细胞和抗体可能误将神经系统的某些成分当作外来抗原进行攻击。
2.细菌感染
支原体感染是较为常见的相关细菌感染类型。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约0.1%0.5%的患者可能继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支原体感染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能与神经组织中的某些成分发生交叉反应,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脱失和炎症反应。
某些细菌感染后引起的菌血症、败血症,细菌及其毒素可能突破血脑屏障,直接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或刺激免疫系统引发针对神经系统的免疫攻击,进而诱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虽然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在严重感染且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时可能发生。
3.疫苗接种相关病因
多种疫苗接种后都有一定概率诱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不过总体发生率较低。例如,狂犬疫苗接种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发生率约为1/10万1/30万。疫苗作为一种外来抗原,接种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由于个体免疫调节异常,免疫系统将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成分识别为外来抗原,从而发动免疫攻击,导致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百日咳疫苗、破伤风疫苗等接种后也偶有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报道。疫苗中的某些成分或接种后引发的免疫反应,可能打破机体免疫平衡,使得免疫系统对自身神经系统产生错误攻击。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疫苗接种后数天至数周内。
4.自身免疫相关病因
部分患者在没有明确感染或疫苗接种史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这可能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机体内可能存在针对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碱性蛋白、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等成分的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髓鞘脱失。
自身免疫调节异常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某些遗传背景可能使得个体更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紊乱,而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如长期暴露于化学物质、应激等,可能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最终导致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对于特殊人群,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在感染病毒、细菌或接种疫苗后,发生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儿童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有无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为复杂,且恢复相对较慢,若怀疑发生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应尽早诊断和治疗。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本身免疫系统处于紊乱状态,患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风险也增加,平时需注意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定期体检,监测自身免疫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