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性晕厥以及咳嗽性晕厥特点有哪些
排尿性晕厥和咳嗽性晕厥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短暂意识丧失病症。排尿性晕厥主要指排尿开始、过程中或结束后即刻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多在夜间或午睡起床排尿时发作,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与排尿时膀胱压力骤降、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因素有关,饮酒、睡眠不足等可诱发,有心血管疾病史和老年人需特殊注意;咳嗽性晕厥指剧烈咳嗽后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通常在咳嗽后立即发作,多见于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与剧烈咳嗽致胸腔内压力升高、颅内压升高等有关,吸烟、空气污染等会增加发作风险,儿童、有癫痫病史者和老年人需特别留意。
一、排尿性晕厥特点
1.定义:排尿性晕厥又称小便猝倒,主要指在排尿开始、过程中或排尿结束后即刻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随后自行恢复。
2.发病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排尿时膀胱压力骤降,腹腔内压力随之降低,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引起脑部供血不足;此外,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血管舒张,血压下降,也易引发晕厥。
3.发作时间:多发生在夜间起床排尿时,也可发生在午睡起床排尿时。这是因为夜间睡眠时人体处于卧位,突然起床站立,体位变化较大,再加上排尿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导致脑部供血急剧减少。
4.发病人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男性尿道较长且呈S形,排尿时需要一定的压力和力量,更容易出现上述血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老年男性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增加了发病风险。
5.发作表现:发作前多无明显先兆,少数患者可能有头晕、眼花、心慌等不适。患者突然晕倒,意识丧失,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数秒至数分钟,随后可自行苏醒,苏醒后可能有短暂的头晕、乏力等症状。
6.影响因素:饮酒、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近期感染等因素可能诱发排尿性晕厥。饮酒会使血管扩张,加重血压下降;睡眠不足和过度疲劳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使机体对血压和血流的调节能力下降。
7.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排尿性晕厥可能导致摔倒受伤,甚至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因此,这类患者夜间排尿时最好有人陪伴,可采用坐位排尿,避免突然站立。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较差,摔倒后容易发生骨折等严重后果,平时应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二、咳嗽性晕厥特点
1.定义:咳嗽性晕厥是指在剧烈咳嗽后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一般能迅速自行恢复,不留后遗症。
2.发病机制:剧烈咳嗽时胸腔内压力急剧升高,阻碍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同时,咳嗽还可引起颅内压升高,进一步影响脑部血液循环。
3.发作时间:通常在剧烈咳嗽后立即发生,咳嗽停止后意识可逐渐恢复。咳嗽的原因多样,如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等,在这些疾病导致剧烈咳嗽时容易诱发晕厥。
4.发病人群:多见于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如中老年人的慢性支气管炎、COPD患者,以及儿童的百日咳患者。中老年人由于呼吸道黏膜和纤毛功能减退,咳嗽反射减弱,痰液排出不畅,更容易出现剧烈咳嗽。儿童百日咳患者因百日咳杆菌感染,咳嗽症状较为剧烈且持久。
5.发作表现:发作前有明显的剧烈咳嗽,随后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患者可能摔倒在地。部分患者在晕厥过程中可能伴有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晕厥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后可自行苏醒,苏醒后可恢复正常活动,但可能仍有咳嗽症状。
6.影响因素:吸烟、空气污染、过敏原刺激等因素会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导致咳嗽加剧,从而增加咳嗽性晕厥的发生风险。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使咳嗽症状更加顽固;空气污染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呼吸道,诱发咳嗽发作。
7.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患者发生咳嗽性晕厥时,家长要注意防止孩子摔倒受伤,及时采取措施缓解咳嗽症状,如适当饮水、使用加湿器等。对于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咳嗽性晕厥可能诱发癫痫发作,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老年人在咳嗽时尽量采取坐位或卧位,避免站立时发生晕厥摔倒。同时,积极治疗基础呼吸道疾病,控制咳嗽症状,对于预防咳嗽性晕厥的发生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