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分为创伤和非创伤因素,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创伤因素包括股骨颈骨折破坏股骨头血供系统、髋关节脱位损伤血管;非创伤因素有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脂肪代谢紊乱和骨小梁破坏、酗酒损伤血管内皮和影响血液循环、减压病中氮气气泡阻塞血管、血液系统疾病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特殊人群中,儿童髋关节创伤要及时专业治疗并避免过度损伤,孕妇有相关危险因素需调整生活和治疗方案、减轻髋关节压力,老年人使用糖皮质激素要遵医嘱,积极治疗基础病并防止跌倒,出现髋关节症状都应及时就医。
一、创伤因素
1.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会破坏股骨头的血供系统。当骨折发生时,供应股骨头的主要血管可能被损伤或断裂,导致股骨头血液供应急剧减少。相关研究表明,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较高,其坏死率与骨折的类型、移位程度以及治疗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如头下型骨折,由于损伤了旋股内侧动脉的分支,血供破坏严重,坏死率可高达70%以上。
2.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多因强大暴力所致,脱位过程中会牵拉、扭曲或损伤股骨头的血管。当髋关节发生脱位时,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和血管受到严重的挤压和移位,影响了股骨头的血液灌注。髋关节后脱位比前脱位对血管的损伤更为常见和严重,脱位后若未及时复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二、非创伤因素
1.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体内脂肪代谢紊乱,使脂肪在血管内沉积,形成脂肪栓子,阻塞股骨头的微血管,影响血液供应。同时,糖皮质激素还会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破骨细胞的功能,导致骨小梁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临床研究显示,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越大、时间越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越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疾病患者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2.酗酒:酒精在体内代谢会产生乙醛,乙醛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渗出,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大量饮酒还会引起体内血脂升高,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血液循环。长期酗酒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一般认为,每周酒精摄入量超过400ml且持续时间较长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显著增加。
3.减压病:主要发生于潜水员、沉箱作业工人等职业人群。在高压环境下工作后,如果减压速度过快,溶解在血液中的氮气会形成气泡,这些气泡会阻塞血管,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股骨头的血管细小且丰富,容易受到氮气气泡的影响,从而引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减压病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通常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从接触高压环境到出现症状可能间隔数月至数年。
4.血液系统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变形能力差,容易在血管内聚集形成血栓,阻塞股骨头的血管。地中海贫血患者由于长期贫血,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导致骨内压升高,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这些血液系统疾病会导致血液的流变学特性发生改变,增加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风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正处于骨骼生长发育阶段,其股骨头的血供特点与成人不同。如果儿童发生髋关节创伤,如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由于儿童骨骼的修复能力较强,早期正确的治疗有助于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牵引和手术创伤,以免进一步损伤股骨头的血供。
2.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生理状态发生一系列变化,体重增加,髋关节负担加重。如果孕妇本身存在酗酒、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危险因素,应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在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减轻髋关节的压力。如果出现髋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详细检查,以排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能。
3.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血液循环和血管功能。老年人如果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疾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剂量和使用时间。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血液循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止跌倒,避免髋关节创伤。如果出现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