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症状
新生儿败血症有多种症状表现,全身症状包括体温异常(可发热或体温不升)、精神状态改变(精神萎靡、反应差)、食欲减退、体重不增或下降;皮肤症状有黄疸加重或复现、皮疹(瘀点、瘀斑、脓疱)、皮肤硬肿;呼吸系统症状为呼吸急促、发绀;消化系统症状有呕吐(可呈喷射性)、腹泻、腹胀;循环系统症状包括心率增快、血压下降。温馨提示指出新生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家长要注意护理和观察高危新生儿,治疗时严格遵医嘱,勿自行用药。
一、全身症状
1.体温异常: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可能出现体温不稳定的情况。体温可升高,表现为发热,但也有部分患儿体温不升,低于正常范围。这是因为细菌等病原体在体内大量繁殖,释放毒素,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的正常功能。发热可能是机体的一种免疫反应,试图通过升高体温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而体温不升可能与患儿机体反应低下、循环功能不良等因素有关。
2.精神状态改变:患儿常表现出精神萎靡,反应差。正常新生儿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反应,如会注视周围的物体、对声音有反应等。而败血症患儿可能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这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损害,影响了神经传导和大脑的正常功能。
3.食欲减退:患儿吃奶量明显减少,吸吮无力。这可能是因为感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同时身体不适也会使患儿的食欲下降。长期食欲减退可能会导致患儿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4.体重不增或下降:由于摄入减少和疾病消耗,患儿体重可能不增加甚至下降。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正常情况下体重会逐渐增加。而败血症会干扰患儿的新陈代谢和营养吸收,导致体重增长异常。
二、皮肤症状
1.黄疸:可在生理性黄疸的基础上加重,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这是因为败血症时,病原体及其毒素可损伤肝细胞,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黄疸。黄疸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能因病情而异。
2.皮疹: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瘀点、瘀斑或脓疱等皮疹。瘀点、瘀斑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导致血管壁受损,血液渗出到皮下组织形成的。脓疱则可能是皮肤局部感染的表现,多由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引起。皮疹的出现部位和形态各不相同,常见于躯干、四肢等部位。
3.皮肤硬肿:多见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表现为皮肤发凉、硬肿,按压时有凹陷。这是由于感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皮下脂肪凝固所致。皮肤硬肿会影响患儿的体温调节和血液循环,进一步加重病情。
三、呼吸系统症状
1.呼吸急促:患儿呼吸频率明显加快,这是因为败血症可导致肺部感染或引起呼吸中枢功能紊乱。呼吸急促会使患儿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时也可能导致呼吸肌疲劳,进一步影响呼吸功能。
2.发绀:表现为口唇、指(趾)端等部位青紫。这是由于呼吸功能障碍或血液循环不良,导致血液中氧含量降低,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发绀的程度与缺氧的严重程度有关,严重时可累及全身皮肤。
四、消化系统症状
1.呕吐:可呈喷射性,这可能是由于病原体毒素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痉挛所致。频繁呕吐会导致患儿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可为稀便、水样便或脓血便。这是因为感染导致肠道黏膜受损,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同时肠道内菌群失调也会加重腹泻症状。腹泻会进一步影响患儿的营养吸收和身体健康。
3.腹胀:由于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内气体积聚,可出现腹胀。腹胀会使患儿感到不适,影响食欲和呼吸,严重时可导致膈肌上抬,影响呼吸功能。
五、循环系统症状
1.心率增快:病原体及其毒素可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率加快。心率增快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长期可导致心功能不全。
2.血压下降:严重败血症患儿可出现血压下降,表现为休克状态。这是由于感染导致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脏泵血功能不足所致。血压下降会影响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
温馨提示: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家长在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高危新生儿,要加强护理和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给患儿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引起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