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更容易出现中风
中风的高危人群包括具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者,心房颤动患者,肥胖、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人群,年龄较大者及有中风家族史者。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且慢病多,要定期体检并防跌倒;孕妇血容量增加且血液高凝,合并疾病时风险大,需定期产检;儿童及青少年虽发病率低,但某些疾病也会增加风险,家长要关注孩子症状并培养其健康生活方式。
一、具有高血压病史的人
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承受过高压力,损伤血管内皮,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增加缺血性中风风险;同时,血压过高还易使脑血管破裂,引发出血性中风。有研究表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中风风险约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mmHg,中风风险增加46%。
二、患有高血脂症的人
高血脂会引起血液中脂质成分异常,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易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致使血管管腔变窄,血流受阻,从而引发中风。数据显示,血清总胆固醇每升高1mmol/L,缺血性中风风险增加25%。
三、有糖尿病病史的人
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会导致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使脑部微小血管发生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等,大血管病变则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进而增加中风发生几率。约20%的中风患者伴有糖尿病,且糖尿病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
四、心房颤动患者
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血液易在心房内淤滞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就会堵塞血管,造成脑栓塞,引发缺血性中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每年发生中风风险约为3%5%,而合并瓣膜病的房颤患者中风风险更高。
五、肥胖人群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与多种代谢紊乱相关,如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增加中风风险。体重指数(BMI)每增加2kg/m2,缺血性中风风险增加15.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时,中风风险显著上升。
六、长期吸烟人群
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血管收缩、痉挛,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使中风风险升高。研究发现,吸烟人群中风风险是不吸烟人群的1.53倍,且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风险越高。
七、过量饮酒人群
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血液凝固性增加、心律失常等,从而增加中风风险。长期大量饮酒者(每天酒精摄入量超过60g),中风风险比不饮酒者高35倍。女性对酒精性脑损伤更敏感,少量饮酒也可能增加风险。
八、缺乏运动人群
缺乏运动可致身体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堆积,体重增加,进而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中风危险因素。规律运动能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控制体重、增强心肺功能,减少中风发生风险。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人群,中风风险可降低20%30%。
九、年龄较大人群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血管壁弹性下降、管腔变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风险增加,心脑血管功能减退,中风发生风险显著上升。55岁后,每增加10岁,中风风险约增加1倍。
十、有中风家族史人群
遗传因素在中风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若家族中有中风患者,个体遗传某些基因变异的可能性增加,这些基因可能影响血管结构和功能、脂质代谢、凝血机制等,使中风发病风险升高。有家族史者中风风险较无家族史者高23倍。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多种慢性疾病并存,中风风险更高。应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遵医嘱规范治疗基础疾病。日常活动要注意安全,避免跌倒,因跌倒易引发脑出血。
2.孕妇:孕期女性血容量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中风风险增加。孕期需定期产检,控制体重增长速度,保持适当运动,合理饮食,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旦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3.儿童及青少年:虽儿童及青少年中风发病率低,但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也可增加风险。家长要关注孩子生长发育情况,若孩子出现不明原因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带其就医。避免孩子过度肥胖,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减少中风潜在危险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