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软化症状有哪些
髌骨软化症分早、中、晚期呈现不同症状。早期有疼痛,多为隐痛或钝痛,与活动相关,常位于膝关节前方;还有不适感,包括摩擦异物感、僵硬感等,以及膝关节乏力。中期疼痛加重,发作频繁且程度加深,休息时也可能痛;出现肿胀,影响活动范围;有弹响和摩擦感。晚期有严重持续性剧痛,行动能力基本丧失;膝关节出现畸形,如膝内翻或膝外翻;会有股四头肌萎缩。此外,针对老年人、女性、运动人群、有外伤史人群及儿童青少年等不同群体,也给出了相应注意提示。
一、早期症状
1.疼痛:多为隐痛或钝痛,初期疼痛较轻微,且具有间歇性和活动相关性,在上下楼梯、蹲下站起、长时间行走等膝关节屈曲用力的动作时,疼痛会明显加剧。比如上下楼梯时,膝关节要承受更大的压力,髌骨与股骨之间的摩擦增加,刺激病变的软骨,导致疼痛发作。疼痛部位通常位于膝关节前方,髌骨后方或周围,患者可能描述为深处酸胀痛。
2.不适感:患者在行走、运动或长时间保持屈膝姿势后,会感觉膝关节前方有种说不出的难受,仿佛有东西在摩擦或异物感。长时间坐着后突然起身活动,膝关节会有僵硬、不灵活的感觉,稍微活动几下后这种不适感会稍有缓解。另外,部分患者还能感觉到膝关节内部的跳动或短促刺痛感,快速而不持续。
3.膝关节乏力:上下楼梯、爬坡时,会感觉腿使不上劲,膝关节发软,有容易摔倒的倾向。这是因为髌骨软化后,髌股关节力学环境改变,股四头肌无法正常发挥其对膝关节的稳定和驱动作用。在跑跳等需要爆发力的运动中,患者会发现很难像以前一样快速启动或改变方向。
二、中期症状
1.疼痛加重: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深,由隐痛转变为明显的剧痛,不再局限于特定动作时发作,在日常的平地行走时也可能出现疼痛。患者在休息时也可能会感到疼痛,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夜间因疼痛醒来的情况比较常见。
2.肿胀:由于炎症刺激,滑膜分泌滑液增多,以及软组织因损伤出现渗出,导致膝关节肿胀。外观上看,膝关节比正常侧更饱满,严重时可以明显看到膝关节周围有凸出。按压膝关节周围,会有明显的压痛感,而且肿胀会导致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屈伸膝关节时感觉不如健康一侧灵活自如。对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影响不同,经常运动的人肿胀可能会更严重,因为运动对受损的髌骨软骨进一步刺激,加重炎症反应;而长期久坐的人,由于膝关节血液循环较差,炎症物质吸收慢,肿胀消退也比较慢。
3.弹响和摩擦感:膝关节在屈伸过程中,能听到“咔咔”的弹响声,有时还能感觉到髌骨下有摩擦感,就像有沙子在关节里一样。这是因为磨损的髌骨软骨不平整,在活动时与股骨滑车表面摩擦不顺畅导致的。比如在屈伸膝关节做蹲起动作时,会明显听到和感觉到这种异常的弹响和摩擦。
三、晚期症状
1.严重疼痛:呈现持续性剧烈疼痛,患者难以忍受,基本丧失正常的行动能力,日常的站立、行走等基本动作都会引发难以忍受的剧痛。很多患者只能卧床休息,稍一活动膝关节,就会引发尖锐的刺痛。
2.关节畸形:随着病情发展,膝关节可能出现畸形,表现为膝外翻或膝内翻。关节畸形是由于长期的疼痛和软骨磨损,导致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失衡,关节稳定性遭到严重破坏。比如膝内翻使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外侧间隙增宽,外观上表现为O形腿,不仅影响外观,还进一步加重膝关节的受力不均,加快病情恶化。
3.肌肉萎缩:晚期患者会出现股四头肌萎缩,这是因为膝关节长期疼痛和活动受限,导致股四头肌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逐渐发生废用性萎缩。可以看到患侧大腿明显变细,肌肉力量明显减弱,进一步降低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功能。
4.提示:老年人本身膝关节功能就有所减退,出现髌骨软化症状后病情发展可能更快,疼痛和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影响更大,需更加积极治疗和康复锻炼。女性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激素水平的变化(如更年期)可能影响软骨代谢,症状可能会相对更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加强膝关节的保护。有运动习惯的人一旦出现早期症状,应立即减少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情加重;而不运动的人,应适当进行膝关节的康复锻炼,如直腿抬高训练等。有膝关节外伤史的人群,要密切关注膝关节的症状变化,因为既往外伤可能增加髌骨软化的发病风险,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儿童和青少年若出现类似髌骨软化症状,要注意与生长痛等其他疾病相鉴别,避免过度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