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其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以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高发,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从事高风险职业或运动人群发病可能性更大;病因主要为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诊断依靠体格检查、X线和CT检查;治疗分保守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和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经皮穿针固定);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不同阶段有不同康复措施;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绝经后女性、运动员和高风险职业人群在治疗、康复等方面各有注意事项。
一、桡骨远端骨折的定义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此部位为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是解剖薄弱区,一旦遭受外力,容易发生骨折。
二、桡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
1.年龄分布: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具有两个高发年龄段。一是儿童和青少年,这个阶段人群活动量大,常参与体育活动或玩耍,摔倒时本能地用手撑地,易引发骨折。二是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骨强度降低,轻微外力就可能导致骨折。
2.性别差异: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特别是绝经后女性,因骨质疏松更为常见,增加了骨折风险。
3.生活方式影响:从事高风险职业或运动的人群,如建筑工人、滑雪爱好者、自行车运动员等,由于工作或运动中受伤几率高,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可能性更大。
三、桡骨远端骨折的病因
1.间接暴力:最为常见,如摔倒时手掌着地,暴力向上传导,导致桡骨远端骨折。
2.直接暴力:较少见,如重物直接打击腕部等。
四、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表现
1.疼痛:骨折部位出现明显疼痛,活动腕关节时疼痛加剧。
2.肿胀:骨折周围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出血,导致局部肿胀。
3.畸形:典型的畸形有“银叉样”畸形和“枪刺样”畸形,分别表现为手腕背部隆起如银叉、手腕桡侧隆起如枪刺。
4.功能障碍:腕关节活动受限,患者无法正常进行屈伸、旋转等动作。
五、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手腕有无畸形、肿胀,触诊检查骨折部位有无压痛、异常活动等。
2.X线检查:是诊断桡骨远端骨折的常用方法,能清晰显示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
3.CT检查:对于复杂骨折,如关节内骨折,CT检查可以更准确地显示骨折细节,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六、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1.保守治疗
(1)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移位不严重的患者,医生通过手法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位置。
(2)外固定:复位后采用石膏或小夹板固定,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
2.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失败或涉及关节面的骨折,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中使用钢板、螺钉等固定材料将骨折断端固定,以保证骨折的稳定性。
(2)经皮穿针固定: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骨折,通过细针经皮插入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七、桡骨远端骨折的康复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可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同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血液回流。
2.中期康复:去除外固定后,逐渐开始进行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如使用握力器、进行腕关节屈伸练习等。
3.后期康复:继续加强腕关节的功能锻炼,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可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和协调性训练,如提重物、进行精细动作等。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较快。但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同时要关注骨折部位的生长情况,防止出现畸形。康复训练应在家长监督下进行,确保安全。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可能较长。治疗时要注意加强营养,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折愈合。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因过度活动导致再次骨折。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3.绝经后女性:除了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外,还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康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腕关节,避免提重物等。
4.运动员和高风险职业人群:在骨折康复后,要逐渐恢复运动和工作,避免过早进行高强度活动。同时,可佩戴护具保护腕关节,减少再次受伤的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