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护理措施
小儿肺炎是儿童常见呼吸道感染疾病,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较多。其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可伴有气促、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抗菌治疗。护理措施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发热护理、氧气疗法和密切观察病情。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锻炼、预防感冒、合理喂养和按时预防接种。特殊人群如幼儿、儿童、孕妇和老年人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和护理。
一、概述
小儿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较多。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细菌等都可引起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学龄期儿童及青年常见的一种肺炎,婴幼儿患病则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或各种肺炎的10%左右。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病变,约占各种肺炎的10%,可通过飞沫传播。小儿肺炎若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因此,在肺炎高发季节,家长应做好预防措施,警惕肺炎支原体感染。
二、症状
1.发热:大多数较高。
2.咳嗽:是本病的突出症状。早期为干咳,后转为湿性咳嗽,恢复期咳嗽增多、减轻。
3.气促:多发生在发热、咳嗽之后。患儿常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等全身症状。
三、治疗
1.一般治疗: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室温维持于20℃左右,湿度60%左右。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经常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
2.对症治疗: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发热时给予退热处理,咳嗽时给予止咳化痰治疗等。
3.抗菌治疗:如果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如果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需要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四、护理措施
1.环境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湿度以60%为宜。定期通风换气,避免对流风,以免患儿再次受凉。尽量减少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
2.饮食护理:给予患儿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发热丢失的水分。对于高热患儿,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豆浆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由于患儿发热、咳嗽,会导致口腔黏膜干燥,口唇干裂,影响患儿的进食和口腔卫生。因此,要保持口腔清洁,经常给患儿喂水,以清洁口腔。
4.皮肤护理:由于患儿长期卧床,容易出现皮肤感染,如尿布疹、脓疱疮等。因此,要保持患儿皮肤清洁,经常更换尿布,勤洗澡,勤换衣服,避免皮肤感染。
5.发热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根据体温情况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方法,药物降温可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降温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患儿着凉。
6.氧气疗法:当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症状时,应给予氧气疗法,以改善患儿的缺氧状态。
7.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呼吸频率、节律等变化,注意有无咳嗽加剧、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五、预防措施
1.加强锻炼: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提高耐寒能力。
2.预防感冒: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带患儿去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3.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增强体质。
4.按时预防接种:按时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幼儿:幼儿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肺炎。在护理幼儿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避免带幼儿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2.儿童:儿童肺炎的症状可能不太明显,容易被忽视。在护理儿童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呼吸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3.孕妇:孕妇肺炎的症状可能会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4.老年人:老年人肺炎的恢复可能会比较慢,需要加强护理。在护理老年人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翻身拍背,帮助老人排痰。
七、结语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护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加强营养,增强孩子的抵抗力。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