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怎么治疗
跟骨骨折治疗方法分非手术和手术两种,非手术包括手法复位外固定(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身体差不耐受手术者,固定68周并定期复查)和牵引治疗(用于移位明显但不适合立即手术者);手术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用于关节面塌陷、移位明显骨折,创伤大可能有并发症)和关节融合术(用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关节面破坏严重者,术后足部活动度降低)。特殊人群治疗各有注意事项,老年人关注骨折愈合及防卧床并发症,儿童谨慎治疗、减少骨骺损伤,孕妇首选非手术治疗并避免压迫腹部,有基础疾病者要控制基础病。康复与护理方面,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包括固定期足趾屈伸、后期踝关节活动及负重训练;护理要点有保持伤口清洁、防卧床并发症、饮食增加营养、戒烟限酒。
一、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对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跟骨骨折,可尝试手法复位。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通过手法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位置,然后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外固定。一般固定时间为68周,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这种方法适用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以及骨折移位不严重且关节面损伤较小的情况。
牵引治疗:对于一些骨折移位明显,但又不适合立即手术的患者,可采用牵引治疗。通过持续的牵引,逐渐纠正骨折的移位和畸形,为后续的治疗创造条件。牵引一般需要在医院进行,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持牵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2.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这是治疗跟骨骨折的常用手术方法。适用于关节面塌陷、移位明显的骨折。手术中,医生会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块准确复位,并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固定。这样可以更好地恢复跟骨的解剖结构和关节面的平整,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可能会出现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
关节融合术:对于严重的粉碎性跟骨骨折,尤其是关节面破坏严重、无法进行有效复位和固定的患者,关节融合术是一种选择。该手术通过将跟距关节或跟骰关节融合,消除关节活动,以减轻疼痛和恢复足部的部分功能。不过,关节融合术后患者的足部活动度会明显降低,对日常生活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通常伴有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应更加关注骨折的稳定性和愈合情况。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手术耐受性。非手术治疗时,要注意预防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手术治疗后,要加强营养支持,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折愈合。
2.儿童: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跟骨骨折的治疗需要特别谨慎。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如石膏固定。在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肢体血运和感觉情况,避免石膏过紧影响血液循环。由于儿童的骨骼重塑能力较强,即使骨折有一定的移位,在生长过程中也可能逐渐自行矫正。但如果骨折涉及关节面或移位明显,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操作要尽量减少对骨骺的损伤,以免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
3.孕妇:孕妇发生跟骨骨折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考虑胎儿的安全。非手术治疗通常是首选,避免手术可能带来的麻醉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在进行外固定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固定方式,避免对腹部造成压迫。同时,孕妇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以促进骨折愈合和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
4.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跟骨骨折时要特别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骨折愈合,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以降低手术风险。
三、康复与护理
1.康复训练: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康复训练都非常重要。在骨折固定期间,可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拆除外固定或术后伤口愈合后,逐渐开始进行踝关节的屈伸、内外翻等活动训练。随着骨折的愈合,可增加负重训练,但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或再次损伤。
2.护理要点:患者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期翻身、拍背,防止褥疮和肺部感染。在饮食方面,要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的食物摄入,如牛奶、鸡蛋、鱼肉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要戒烟限酒,因为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