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到底是什么病
宫颈糜烂现称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并非真正糜烂。其产生原因包括生理性的雌激素升高致宫颈管柱状上皮外移,以及病理性的慢性炎症刺激、宫颈损伤等。多数生理性者无症状,合并感染等病变时可有白带异常、接触性出血、下腹或腰骶部疼痛症状。诊断依靠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生理性无需特殊治疗,因感染致症状者可药物或物理治疗。不同特殊人群如青春期、孕期、绝经后及有多次流产或分娩史女性,针对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需注意不同事项。
一、宫颈糜烂的定义
宫颈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糜烂,它是过去对宫颈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的错误认知。在过去,由于对宫颈的生理变化了解有限,将宫颈管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阴道部,肉眼观察似糜烂样改变,误称为“宫颈糜烂”。如今,医学上已将其更名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二、宫颈糜烂产生的原因
1.生理性因素:女性在青春期、生育期等阶段,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宫颈管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阴道部,从而呈现出类似糜烂的外观。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变化,无需过度担忧。例如,青春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完善,雌激素分泌增加,可能出现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2.病理性因素:当宫颈受到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如常见的宫颈炎,炎症持续作用可导致宫颈局部损伤,使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积增大或程度加重。此外,多次人工流产、分娩等导致宫颈损伤,也可能增加病原体感染机会,引发炎症,进而影响宫颈状态。
三、宫颈糜烂的症状
1.大多数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
2.若合并感染或其他病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白带异常:白带量增多,质地可能变得粘稠,颜色可发黄,有时还可能伴有异味。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可导致白带性状改变。
接触性出血:性生活、妇科检查等接触宫颈后,可能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这是由于异位的柱状上皮较薄,其下间质内毛细血管易受损伤所致。
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当炎症扩散至盆腔结缔组织时,可能引起下腹部或腰骶部的坠胀、疼痛,常在月经期、性交后加重。
四、宫颈糜烂的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宫颈形态,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及大致程度。但仅靠肉眼观察难以区分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还需结合其他检查。
2.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能发现宫颈细胞是否存在异常病变,可有效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癌细胞,是宫颈病变筛查的重要手段。
3.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检测HPV有助于评估患宫颈癌的风险。与TCT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
4.阴道镜检查:若宫颈细胞学检查或HPV检测结果异常,需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在阴道镜下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放大观察,并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五、宫颈糜烂的治疗方式
1.对于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若无明显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监测宫颈情况即可。
2.若因感染等因素导致宫颈出现炎症,引发白带异常、接触性出血等症状,需进行相应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药物,如针对厌氧菌感染可使用甲硝唑等。
物理治疗:包括激光、冷冻、微波等方法,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变较严重者。通过物理手段破坏宫颈病变组织,使其坏死、脱落,由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但物理治疗可能影响宫颈弹性,对有生育需求的女性需谨慎选择。
六、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
1.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出现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家长及本人无需过度紧张,但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早开始性生活,以免增加感染风险。若出现白带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2.孕期女性:孕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可能更为明显。一般不建议在孕期进行特殊治疗,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但需密切观察,若出现严重的阴道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
3.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通常会自行缓解。若绝经后仍发现宫颈有类似糜烂样改变,需警惕宫颈病变,应及时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宫颈癌筛查等,以排除恶性疾病可能。
4.有多次流产史或分娩史女性:此类女性宫颈损伤风险较高,发生宫颈病变的可能性相对增加。应更加重视定期的妇科检查和宫颈癌筛查,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积极预防宫颈炎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