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
急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可由病毒、细菌、环境、过敏、全身因素和急性传染病等引起,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红肿、疼痛、咳嗽、口臭等症状,检查可见血常规异常、病原学检查阳性等,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局部治疗,预后良好,但可引起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锻炼、注意气候变化、避免与患者接触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在治疗和预防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一、病因
1.病毒感染
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多见,鼻病毒及流感病毒次之,病毒可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而传染。
2.细菌感染
以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多见,其中以A组乙型链球菌感染最为严重,可导致远处器官的化脓性病变,称之为急性脓毒性咽炎。
3.环境因素
如高温、粉尘、烟雾、刺激性气体等均可引起本病。
4.过敏因素
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屋尘螨、动物皮屑等)、食入性过敏原(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均可引起急性咽炎。
5.全身因素
如贫血、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心脏病、肾炎、糖尿病、风湿病等,可导致全身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本病。
6.急性传染病
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等可并发急性咽炎。
二、症状
1.全身症状
起病急,可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头痛、食欲减退、四肢酸痛等。
2.局部症状
(1)咽部不适:干燥、灼热、粗糙感,继而有明显咽痛,吞咽时尤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
(2)咽部红肿:咽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腭弓、悬雍垂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和咽侧索红肿。
(3)咳嗽:多为刺激性咳嗽,无痰或仅有少量黏痰。
(4)口臭:由于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口臭。
三、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
2.病原学检查
可做咽拭子培养或病毒分离,有助于明确病因。
3.其他检查
如喉镜检查、颈部B超检查等,有助于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四、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进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烟、酒、浓茶、咖啡等。
(4)保持口腔清洁,用复方硼砂溶液或呋喃西林溶液漱口。
2.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
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
(2)抗生素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
(3)解热镇痛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可用于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
(4)糖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用于治疗病情严重的急性咽炎。
3.局部治疗
(1)含漱剂
如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等,可保持口腔清洁,减轻咽部炎症。
(2)含片
如西瓜霜含片、草珊瑚含片等,可缓解咽部疼痛。
(3)雾化吸入
可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等进行雾化吸入,可减轻咽部炎症。
六、预后
急性咽炎预后良好,一般病程为5~7天。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引起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并发症。
七、预防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3.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6.避免与急性咽炎患者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八、特殊人群
1.儿童
(1)儿童急性咽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2)儿童对解热镇痛药的耐受性较差,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
(3)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应慎重,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儿童急性咽炎容易引起呼吸困难,应密切观察病情,如有必要及时就医。
2.孕妇
(1)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
(2)孕妇使用解热镇痛药时,应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3)孕妇使用抗生素时,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4)孕妇应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染。
3.老年人
(1)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急性咽炎,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肝肾功能损害等。
(3)老年人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引起血糖升高、血压波动等不良反应。
(4)老年人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