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肾结石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
感染性肾结石的临床表现多样,局部症状有疼痛(隐痛、胀痛或绞痛,可放射,伴胃肠道症状)、血尿(肉眼或镜下)、排尿异常(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难等);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寒战、乏力及食欲不振;特殊人群表现各有特点,儿童症状不典型、全身症状明显且病情进展快,老年人疼痛轻、合并基础病使病情复杂,孕妇需考虑妊娠及胎儿影响;不同生活方式也会影响临床表现,长期饮水少症状更明显,常剧烈运动症状发作频繁,有泌尿系统感染史风险增加且表现复杂,治疗和预防需综合考虑多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一、局部症状
1.疼痛:感染性肾结石患者常出现疼痛症状。疼痛程度和性质不一,可表现为隐痛、胀痛或绞痛。隐痛和胀痛通常是由于结石在肾盂或肾盏内移动度较小,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所致。绞痛则多是由于结石突然阻塞输尿管,引起输尿管痉挛,导致肾盂内压力急剧升高而引发。疼痛部位主要在腰部或上腹部,可向同侧下腹部、腹股沟、大腿内侧、会阴部放射。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这是因为支配肾脏和胃肠道的神经在脊髓处有共同的传导通路,肾脏的疼痛刺激可通过这条通路引起胃肠道的反应。
2.血尿:血尿也是感染性肾结石的常见症状之一,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颜色可呈洗肉水样或鲜红色,这是由于结石在移动过程中损伤了肾盂或输尿管黏膜,导致黏膜下血管破裂出血。镜下血尿则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尿液中的红细胞。血尿的严重程度与结石的大小、形状、活动度以及对尿路黏膜的损伤程度有关。
3.排尿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这是因为结石合并感染时,炎症刺激膀胱黏膜所致。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流中断等症状,尤其是结石位于膀胱出口或尿道内时,可阻塞尿路,导致尿液排出不畅。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发热是感染性肾结石的重要全身症状之一,体温可高达38℃甚至更高。这是由于结石合并感染后,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感染的病原体多为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如果感染未能得到及时控制,可能会发展为脓毒血症,危及生命。
2.寒战:寒战常与发热同时出现,是机体对细菌感染的一种应激反应。当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后,刺激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机体通过寒战来增加产热,以达到新的体温调定点。寒战的出现往往提示感染较为严重。
3.乏力、食欲不振:由于感染和发热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可出现乏力、疲倦等全身不适症状。同时,发热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导致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吸收,长期可导致患者体重下降、营养不良。
三、特殊人群表现
1.儿童:儿童感染性肾结石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疼痛症状可能表述不清,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由于儿童的尿路相对较短,更容易发生上行性感染,因此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更为明显。而且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感染容易扩散,导致病情进展较快。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仔细地观察患儿的症状和体征,避免漏诊和误诊。
2.老年人:老年人感染性肾结石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耐受性增加,疼痛症状可能相对较轻,容易被忽视。同时,老年人常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力和身体的恢复能力,使感染更容易反复发作,病情也更为复杂。此外,老年人的肾功能可能已经有所减退,在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避免药物对肾脏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3.孕妇:孕妇患感染性肾结石时,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还需要考虑到妊娠对病情的影响以及病情对胎儿的潜在风险。随着孕周的增加,增大的子宫可能会压迫输尿管,导致尿路梗阻加重,增加结石移动和感染的风险。同时,孕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在处理孕妇感染性肾结石时,需要妇产科和泌尿外科医生共同协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不同生活方式对感染性肾结石的临床表现也可能产生影响。例如,长期饮水过少的人群,尿液中各种晶体物质的浓度相对较高,容易形成结石,且感染后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尿液的冲刷作用减弱,不利于细菌和结石的排出。而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结石更容易移动,可能导致疼痛和血尿等症状发作更为频繁。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感染性肾结石的风险增加,且感染可能更容易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也可能更为复杂。对于这些不同情况的患者,在治疗和预防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其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增加饮水、调整运动方式、积极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等,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疾病的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