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即“网球肘”,是前臂伸肌重复用力致慢性撕拉伤引发的肘部疾病。病因包括职业因素(如运动员、厨师等)、年龄增长、性别(女性相对易患)、不良生活方式及既往肘部病史。症状有肱骨外上髁处疼痛、压痛、活动受限。诊断依靠症状、体征、病史及特定动作试验,还会用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治疗分非药物(休息、冰敷、物理治疗等)、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局部注射)和手术(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特殊人群中,儿童青少年需避免过度用肘、在专业指导下康复;老年人要综合健康状况选治疗、康复循序渐进;孕妇优先非药物治疗、用药需谨慎;运动员要个性化治疗、结合专项康复并注意姿势技巧防复发。
一、肱骨外上髁炎的定义
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常见的肘部疾病,也被称为“网球肘”。它主要是由于前臂伸肌重复用力引起的慢性撕拉伤造成的。当这些肌肉在肱骨外上髁处附着点受到过度牵拉,产生累积性损伤时,就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二、病因
1.职业因素:某些职业需要频繁使用手腕和前臂,如网球运动员、羽毛球运动员、厨师、木匠等。这些人群反复进行伸腕、伸指等动作,使得前臂伸肌在肱骨外上髁处不断受到牵拉,容易引发肱骨外上髁炎。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腱的弹性和韧性会逐渐下降,修复能力也会减弱。中老年人更容易因轻微的损伤或过度使用而患上肱骨外上髁炎。
3.性别因素:虽然肱骨外上髁炎在男女中均可发生,但女性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在从事相同强度的活动时,可能更容易出现肌肉疲劳和损伤,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4.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过度使用手臂进行重复性动作,如长时间打字、使用鼠标、做家务等,也可能导致肱骨外上髁炎。此外,不正确的运动姿势或技巧也会加重前臂伸肌的负担,增加患病几率。
5.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既往有肘部损伤、关节炎等病史,肘部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会使肱骨外上髁处更容易受到损伤,引发炎症。
三、症状
1.疼痛:肱骨外上髁处疼痛是主要症状,疼痛通常为逐渐加重,初期可能只是在用力抓握或提举物体时感到疼痛,后期疼痛可能会持续存在,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疼痛还可能会放射至前臂背侧。
2.压痛:在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及两者之间有局限性、极敏锐的压痛。
3.活动受限:患者可能会出现握力减弱,无法正常进行拧毛巾、端水杯等动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进行诊断。体格检查时,会让患者做一些特定的动作,如伸腕抗阻试验、旋前圆肌抗阻试验等,如果出现疼痛加剧,则有助于诊断。此外,医生可能还会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骨折、肿瘤等。
五、治疗
1.非药物治疗
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让受伤的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是治疗的基础。
冰敷:在疼痛发作初期,冰敷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数次。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针灸、理疗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支具固定:使用肘部支具或护具,可以减少前臂伸肌的拉力,缓解疼痛。
康复训练:在疼痛缓解后,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伸展和加强前臂肌肉的练习,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预防复发。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如布洛芬、萘普生等。
局部注射药物: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在肱骨外上髁处注射糖皮质激素和局部麻醉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3.手术治疗:如果经过保守治疗612个月无效,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伸肌总腱起点剥离松解术、卡压神经血管束切除术等。
六、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骨骼和肌肉还在发育阶段,出现肘部疼痛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过度使用肘部,避免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康复训练应在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疾病,如骨质疏松、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老年人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3.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用药需要谨慎。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休息、冰敷、物理治疗等。如果需要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
4.运动员:运动员由于职业需要,对肘部功能要求较高。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时,应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康复时间。康复训练应结合专项运动特点进行,以恢复运动能力。同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应注意正确的姿势和技巧,避免再次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