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得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病原体入侵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细菌感染及病毒、真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可致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像婴儿和老年人等因年龄因素、艾滋病等基础疾病、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解剖结构异常包括先天性颅骨裂等先天性解剖缺陷、颅脑损伤破坏血脑屏障完整性易引发感染;邻近组织感染蔓延,如耳部、鼻窦、面部疖肿等部位感染波及脑膜也会致病。同时针对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孕妇等特殊人群给出了护理、预防及治疗等方面的温馨提示。
一、病原体入侵
1.细菌感染:多种细菌可引发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链球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的鼻咽部,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细菌可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进而突破血脑屏障到达脑膜,引发炎症。该细菌在老年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弱人群中更易致病。脑膜炎奈瑟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冬春季为高发季节,儿童和青少年是易感人群。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未接种相关疫苗的儿童,该细菌可从鼻咽部进入血液循环,然后侵犯脑膜。
2.其他病原体:除细菌外,病毒、真菌等也可能引起化脓性脑膜炎,但相对较少见。病毒感染如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通过血行播散或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性脑膜炎常见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真菌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进而感染脑膜。
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1.年龄因素:婴儿和老年人是化脓性脑膜炎的高危人群。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脑屏障功能较弱,难以有效阻挡病原体的入侵。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由于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抗体尚未完全形成,更容易感染病原体引发脑膜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增加了患病风险。
2.基础疾病:患有某些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患化脓性脑膜炎的几率。例如,患有艾滋病的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包括引发化脓性脑膜炎的细菌。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血管病变,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得病原体容易在体内繁殖并侵犯脑膜。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排斥反应的患者,其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也增加了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的风险。
3.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害。过度劳累会导致身体疲劳,降低机体的抵抗力。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三、解剖结构异常
1.先天性解剖缺陷:某些先天性疾病会导致解剖结构异常,使病原体更容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例如,先天性颅骨裂、脊柱裂等疾病,会使脑膜直接暴露或与外界相通,病原体可直接侵入脑膜引发炎症。这种情况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较为常见,一旦发现应及时进行手术修复,以降低患病风险。
2.颅脑损伤:头部外伤、手术等因素可能导致颅脑解剖结构破坏,破坏了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开放性颅脑损伤时,外界的病原体可直接进入颅内,引起感染。颅脑手术后,如果伤口护理不当,也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引发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在颅脑损伤或手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感染。
四、邻近组织感染蔓延
1.耳部感染:中耳炎是常见的耳部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炎症可能蔓延至颅内,引发化脓性脑膜炎。中耳与颅内仅隔一层薄骨板,当炎症严重时,细菌可通过骨板的缝隙或血管蔓延至脑膜。儿童由于咽鼓管较短、宽且直,更容易发生中耳炎,进而增加了患化脓性脑膜炎的风险。
2.鼻窦感染:鼻窦炎患者鼻窦内的炎症如果扩散,也可能波及脑膜。鼻窦与颅内通过一些血管和神经相连,炎症可通过这些通道蔓延至颅内。患有鼻窦炎的患者应积极治疗,避免炎症扩散。
3.其他部位感染:面部疖肿、颅骨骨髓炎等邻近部位的感染,也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蔓延的方式导致化脓性脑膜炎。因此,对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应及时治疗,防止感染扩散。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家长要注意其日常护理,按时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呕吐、嗜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老年人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孕妇在孕期要注意保健,预防感染,因为感染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使用对特殊人群有禁忌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