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扁桃体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急性扁桃体炎的症状、治疗方法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下:症状分局部与全身,局部有咽痛、咽部异物感、声音改变等,全身有发热、畏寒、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治疗有一般治疗,需保证休息、清淡饮食,药物治疗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局部用药,手术治疗针对特定情况;特殊人群中,儿童用药要严格遵医嘱,注意护理,孕妇用药谨慎选对胎儿安全的,注意生活习惯,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疾病影响及恢复特点,关注病情变化。
一、急性扁桃体炎的症状
1.局部症状
咽痛:这是急性扁桃体炎最主要的局部症状,疼痛较为剧烈,吞咽时疼痛加剧,严重时可放射至耳部。开始多为一侧咽痛,继而可发展至对侧。儿童因吞咽困难,常表现为拒食、流口水等。
咽部异物感:患者会感觉咽部有堵塞、异物附着的感觉,尤其在吞咽动作时较为明显,但并不影响呼吸。
声音改变:炎症波及喉部时,可出现声音嘶哑,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短暂性失音。
2.全身症状
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热型多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可持续35天。儿童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症状可能更为明显,易出现高热惊厥。
畏寒:发热初期,患者常伴有怕冷、寒战的症状,这是由于体温上升期,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所致。
头痛:发热可引起颅内血管扩张,导致头痛,一般为全头部的胀痛,程度轻重不一。
乏力:炎症反应会消耗身体能量,加上发热等不适,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食欲减退:发热以及咽喉部的疼痛,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进食量明显减少。
二、急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休息:患病期间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身体恢复。成人应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儿童需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要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咽部疼痛。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咽部不适,促进新陈代谢,加快毒素排出。对于吞咽困难的儿童,可将食物制成糊状,少量多次喂食。
2.药物治疗
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使用抗生素前,需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选择最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解热镇痛药:当患者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的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来缓解症状,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儿童使用此类药物时,需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
局部用药: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等,进行口腔含漱,有助于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滋生,缓解咽部炎症。
3.手术治疗
适应症:对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每年发作45次以上,或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如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的病灶,以及存在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等情况,可考虑在炎症消退后23周进行扁桃体切除术。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手术应谨慎评估,尽量避免在5岁以下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因为扁桃体在儿童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
用药注意:儿童肝脏、肾脏等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务必严格遵循医嘱,选择儿童专用剂型,避免自行增减剂量。例如,解热镇痛药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护理要点: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变化,若出现高热惊厥,应立即将孩子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同时及时就医。在饮食方面,除了保证营养均衡,还要注意食物的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加重咽部疼痛。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要耐心引导,鼓励其多喝水,必要时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喂水。
2.孕妇
药物选择:孕妇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时,应优先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用前需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由医生权衡利弊后决定用药方案。
生活注意: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由于孕期抵抗力相对较低,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加重病情。在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鸡蛋等,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
3.老年人
基础疾病影响: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某些解热镇痛药可能会影响血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药物时要注意其对血糖的影响。因此,老年人用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恢复特点: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速度相对较慢。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要关注病情变化,如发热持续不退、咽痛加重等,应及时就医,防止病情延误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