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双侧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
双侧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是以骨质硬化为特点、主要累及骶髂关节的非特异性炎症,好发于女性尤其是产后女性,慢性劳损等也可能诱发。临床表现为下腰部或骶髂部慢性间歇性疼痛,可能放射,少数有轻度活动受限。检查有体格和影像学(X线、CT、MRI),治疗分保守(一般、物理、药物)和手术,手术用于保守无效且症状重者。特殊人群孕妇和产后、老年、年轻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康复可做腰部和臀部肌肉锻炼,预防要保持良好姿势、劳逸结合、保护关节及治疗相关疾病。
一、定义与概述
双侧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是一种以骨质硬化为特点的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好发于女性,尤其是产后女性,在妊娠后期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导致骶髂关节附近的韧带松弛,同时胎儿重力的影响使得骶髂关节承受压力增加,这些因素可诱发该病。另外,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也可能在疾病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二、临床表现
1.疼痛:大多数患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多表现为慢性、间歇性的下腰部或骶髂部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隐痛、钝痛或酸痛。疼痛可在劳累、久站、久坐及行走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部分患者疼痛可向臀部、大腿后侧放射,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
2.活动受限: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轻度的骶髂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弯腰、转身等动作时疼痛加剧,活动范围减小,但通常不会出现关节强直等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
三、检查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检查骶髂关节部位有无压痛,尤其是在骶髂关节的髂骨面处常有明显的压痛。同时,可能会进行一些特殊的试验,如“4”字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等,以判断骶髂关节的病变情况。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早期X线表现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见骶髂关节下2/3处的髂骨面出现骨质密度增高,呈均匀性的致密影,骨小梁消失,关节间隙一般无明显狭窄。
CT检查:对于判断骶髂关节骨质的细微变化及病变的范围更为敏感和准确。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硬化的程度、范围以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情况。
MRI检查:能够发现早期的骨髓水肿、软组织炎症等病变,对于判断疾病的活动性有重要价值,在鉴别诊断方面也优于X线和CT检查。
四、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长时间的站立和久坐,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可以佩戴腰围保护腰部和骶髂关节,减轻关节压力。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防止疼痛加重。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红外线照射、超短波、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热敷和红外线照射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症状。按摩能够放松腰部及臀部的肌肉,改善关节的活动度,但应注意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加重损伤。
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肌肉松弛剂来缓解肌肉紧张。如果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还需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般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手术方法主要有关节融合术等,但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感染、神经损伤等,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和产后女性:孕期女性由于身体的生理变化,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可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孕期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等,增强腰部和臀部肌肉的力量。产后女性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可佩戴骨盆带帮助恢复骨盆的稳定性。如果产后出现骶髂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哺乳期女性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应选择对婴儿安全性高的药物。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往往可能合并有骨质疏松等疾病,会加重双侧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症状。应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加强营养,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日照时间,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在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动作的轻柔,避免因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等并发症。
3.年轻女性:年轻女性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应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如果有运动习惯,在疾病发作期,要避免从事剧烈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跑步等,可选择一些低强度的运动,如游泳、太极拳等,有助于缓解症状和增强关节的稳定性。
六、康复与预防
1.康复锻炼:症状缓解后,患者可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以增强腰部和臀部的肌肉力量,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常用的锻炼方法包括飞燕式、五点支撑法等腰部肌肉锻炼,以及臀桥等臀部肌肉锻炼。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时间。
2.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期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中适当休息,进行腰部和颈部的活动。女性在孕期和产后要注意保护腰部和骶髂关节,避免过度劳累。积极治疗其他可能影响骶髂关节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