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喉炎
小儿急性喉炎是喉部黏膜的急性炎症,可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冬春季好发,可危及生命,需及时就医治疗。其主要表现为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病因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气管切开术等。预防措施包括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合理用声、远离过敏原和及时治疗喉部疾病等。
一、概述
小儿急性喉炎是喉部黏膜的急性炎症,可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冬春季好发,可危及生命,需及时就医治疗。
二、症状
主要表现为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等症状。
三、病因
1.感染:常见的病毒有RS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2.过敏:接触过敏原可引起喉部水肿,导致急性喉炎。
3.用声过度:长时间哭闹、喊叫可导致喉部损伤,引起急性喉炎。
4.其他:吸入有害气体、异物吸入、喉部外伤等也可引起急性喉炎。
四、治疗
1.一般治疗:保持患儿安静,减少哭闹,避免加重呼吸困难。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喝水,以保持口腔和喉部黏膜湿润。
2.对症治疗:根据患儿的症状,给予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
3.病因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可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4.糖皮质激素治疗: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减轻喉部水肿,缓解呼吸困难。
5.气管切开术:如果患儿病情严重,出现三度或四度喉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呼吸困难。
五、预防
1.增强体质: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提高耐寒能力。
2.预防感冒:在感冒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
3.合理用声:避免孩子长时间哭闹、喊叫,以免损伤喉部黏膜。
4.远离过敏原:如果孩子对某种过敏原过敏,应尽量避免接触。
5.及时治疗喉部疾病:如喉部异物、喉部外伤等,应及时治疗,以免引起喉部感染。
六、特殊人群
1.幼儿:幼儿身体抵抗力较弱,喉腔狭小,黏膜柔嫩,血管及淋巴组织丰富,一旦发生炎症,容易引起喉部阻塞,导致呼吸困难。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幼儿的呼吸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弱,喉部黏膜逐渐萎缩,喉部的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急性喉炎。此外,老年人常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导致喉部黏膜水肿,加重呼吸困难。因此,老年人在感冒后,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七、就医指南
1.就医指征:
患儿出现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儿出现发热、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等症状。
经治疗后,患儿症状无明显缓解。
2.就医科室:儿科、急诊科。
3.相关检查:血常规、喉镜、胸部X线等。
4.诊断方法: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
5.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保持患儿安静,减少哭闹,避免加重呼吸困难。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喝水,以保持口腔和喉部黏膜湿润。
对症治疗:根据患儿的症状,给予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
病因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可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减轻喉部水肿,缓解呼吸困难。
气管切开术:如果患儿病情严重,出现三度或四度喉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呼吸困难。
6.治疗周期:急性喉炎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2周,具体治疗周期因人而异。
7.愈后情况:大多数患儿经过及时治疗后,可痊愈。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八、用药建议
1.对因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可抑制病毒复制,缓解症状。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可消除细菌感染,控制炎症。
2.对症治疗:
止咳药:如氨溴索、右美沙芬等,可减轻咳嗽症状。
化痰药:如溴己新、氨溴索等,可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平喘药: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可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呼吸困难。
3.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减轻喉部水肿,缓解呼吸困难。
九、注意事项
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避免用声过度:让患儿尽量少说话,避免长时间哭闹、喊叫,以免加重喉部负担。
3.饮食注意: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喝水,以保持口腔和喉部黏膜湿润。
4.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5.注意隔离:患儿应卧床休息,避免与其他患儿接触,以防交叉感染。
6.遵医嘱用药:家长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给患儿用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