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左精索静脉曲张
左精索静脉曲张指左侧精索内蔓状静脉丛异常伸长、扩张和迂曲,约90%发生在左侧。病因包括解剖因素(如左侧精索内静脉直角汇入左肾静脉、受乙状结肠压迫及“胡桃夹现象”等)、生理因素(青壮年性机能旺盛及长久站立等致回流受阻)和其他因素(腹膜后肿瘤等压迫)。症状有阴囊坠胀感、外观改变及影响生育。诊断靠体格检查、超声检查等,怀疑继发性的需CT、MRI等。治疗分一般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药物治疗(改善症状及生精功能药物)、手术治疗(症状重、影响生育等情况适用)。特殊人群如青少年需密切随访,生育期男性应积极治疗,老年患者要警惕继发性因素并综合评估治疗方式。
一、定义
左精索静脉曲张是指左侧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伸长、扩张和迂曲。精索静脉在解剖上存在一定特点,左侧精索内静脉呈直角汇入左肾静脉,行程相对较长,且左侧精索内静脉可能受到乙状结肠的压迫,这些因素使得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概率高于右侧,临床上约90%的精索静脉曲张发生在左侧。
二、病因
1.解剖因素:前面提到的左侧精索内静脉的特殊解剖结构,直角汇入左肾静脉,血流阻力较大;同时,左侧精索内静脉行经乙状结肠后方,易受乙状结肠压迫,影响血液回流。左肾静脉经过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时,可能受到二者的挤压,进一步影响左侧精索内静脉的血液回流,此为“胡桃夹现象”,也是导致左精索静脉曲张的解剖学因素之一。
2.生理因素:青壮年性机能较旺盛,阴囊内容物血液供应也较为丰富。长久站立、增加腹压等活动,可使精索内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静脉曲张。
3.其他因素:腹膜后肿瘤、肾肿瘤等,可能压迫精索内静脉,引起继发性左精索静脉曲张。
三、症状
1.阴囊坠胀感:患者常感觉阴囊有坠胀、隐痛,站立及行走时症状加重,平卧休息后症状可缓解。疼痛有时可牵涉到下腹部、腹股沟区或腰部。
2.阴囊外观改变:部分患者阴囊表面可见扩张、迂曲的静脉,如同蚯蚓团状。严重时,阴囊在站立位可明显下垂。
3.对生育功能的影响:精索静脉曲张可能导致睾丸局部温度升高,影响生精功能。同时,血液反流还可能将肾上腺和肾的代谢产物如儿茶酚胺、5羟色胺等带到睾丸,对睾丸生精细胞产生毒性作用。研究表明,精索静脉曲张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约占男性不育病因的30%40%。
四、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感知精索内静脉的曲张程度。患者站立位,医生用手触摸阴囊内精索,评估静脉的直径、迂曲程度等。根据曲张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时,触诊不明显,但患者增加腹压(Valsalva动作)时可触及;中度时,触诊可明显感觉到曲张静脉;重度时,肉眼即可见阴囊表面曲张的静脉。
2.超声检查:这是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常用影像学方法。超声能够清晰显示精索内静脉的内径、血流情况等。一般认为,平静呼吸时精索内静脉内径≥1.8mm,Valsalva动作时内径≥2.0mm,且出现反流,可诊断为精索静脉曲张。同时,超声还可评估睾丸的大小、质地等,判断精索静脉曲张对睾丸的影响。
3.其他检查:对于怀疑存在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CT、MRI等检查,以排除腹膜后肿瘤、肾肿瘤等压迫性病变。
五、治疗
1.一般治疗:对于症状较轻,且未影响生育功能的患者,可采取一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如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适当运动,减少增加腹压的活动。还可使用阴囊托带或穿紧身内裤,促进血液回流,缓解阴囊坠胀不适。
2.药物治疗:可使用七叶皂苷类、黄酮类药物等,改善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症状,促进静脉回流。此外,对于伴有不育的患者,可使用一些改善生精功能的药物。
3.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重,影响生活质量;精索静脉曲张伴有睾丸萎缩、生精功能障碍,导致不育;以及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若睾丸发育受影响,一般建议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有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等。不同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少年: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可能影响睾丸发育,因此若发现青少年存在精索静脉曲张,需密切随访观察。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评估睾丸大小、血流及精索静脉曲张程度。一旦发现睾丸发育受影响,应及时手术治疗。同时,家长要关注青少年心理状态,因阴囊外观改变等可能对青少年心理产生一定影响,需给予正确引导。
2.生育期男性:对于有生育需求的男性,若存在精索静脉曲张且精液质量异常,应积极治疗。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精液质量可得到改善,提高生育概率。治疗期间,应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若出现精索静脉曲张,需警惕继发性因素,如排查是否存在腹膜后肿瘤等。同时,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式时,要综合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权衡手术风险与收益。若患者症状不严重,可优先选择保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