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尿潴留分为机械性梗阻和动力性梗阻两类,机械性梗阻包括尿道狭窄(先天性因发育异常、后天性因损伤或感染,男性更易发生)、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男性,与生活方式和家族史有关)、膀胱结石(可原发或由上尿路结石掉落,与长期卧床、下尿路梗阻、营养不良等有关)、肿瘤(尿道、膀胱、前列腺等部位肿瘤,中老年人及有不良生活方式者风险高);动力性梗阻包括神经源性膀胱(由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神经系统病变引起,老年人风险高)、药物副作用(抗胆碱能等多种药物可致,老人和儿童更明显)、麻醉(腰麻等抑制脊髓排尿反射,高龄和手术时间长的患者术后几率高)、低钾血症(因长期禁食等导致,老年人易发生)。此外,针对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分别给出关注排尿异常、改善生活方式、注意孕期排尿等温馨提示。
一、机械性梗阻
1.尿道狭窄:尿道狭窄是引起尿潴留常见的机械性梗阻原因之一。先天性尿道狭窄多因尿道瓣膜、尿道外口狭窄等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这种情况在儿童时期就可能出现症状。后天性尿道狭窄常由尿道损伤、感染等引起。尿道损伤如骨盆骨折、骑跨伤等,会导致尿道连续性破坏,愈合过程中形成瘢痕组织,造成尿道狭窄。尿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长期的炎症刺激可引起尿道黏膜损伤、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导致尿道狭窄。男性尿道较长且有生理弯曲,发生狭窄的几率相对较高。
2.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男性,是老年男性尿潴留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组织逐渐增生,压迫尿道,使尿道前列腺部变窄、变长,导致排尿困难,严重时可引起尿潴留。患者可能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排尿症状逐渐加重的过程。生活方式如长期久坐、酗酒等可能会加重前列腺增生的症状。有前列腺增生家族史的男性患病风险更高。
3.膀胱结石:膀胱结石可阻塞膀胱出口,阻碍尿液排出。结石可能是原发于膀胱,也可能是由上尿路结石掉落至膀胱。长期卧床的患者,尿液中晶体物质易沉积形成结石;下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等导致尿液排出不畅,也容易诱发膀胱结石。儿童膀胱结石与营养不良有关,多见于贫困地区。膀胱结石患者除了尿潴留,还可能有排尿中断、血尿等症状。
4.肿瘤:尿道、膀胱、前列腺等部位的肿瘤都可能导致尿潴留。尿道肿瘤可直接阻塞尿道腔,影响尿液排出。膀胱肿瘤如果生长在膀胱颈部或三角区,会压迫膀胱出口。前列腺癌除了直接侵犯尿道外,还可能引起周围组织粘连,导致尿道梗阻。肿瘤引起的尿潴留多见于中老年人,有肿瘤家族史、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
二、动力性梗阻
1.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系统病变可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尿道括约肌痉挛,引起尿潴留。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等都可能影响膀胱的神经支配。脑血管意外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会损伤大脑皮质、脑干等排尿中枢,导致排尿反射异常。脊髓损伤如脊柱骨折、脊髓炎等,可中断脊髓与膀胱之间的神经传导通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累及支配膀胱的神经,导致膀胱功能障碍。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减退,患神经源性膀胱的风险相对较高。
2.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导致尿潴留。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可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抗组胺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也可能引起排尿困难。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在老年人和儿童中可能更为明显,因为他们的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相对较弱。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排尿情况,尤其是有排尿障碍病史的患者更需谨慎。
3.麻醉:手术麻醉尤其是腰麻、硬膜外麻醉等,可抑制脊髓的排尿反射,使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收缩,导致尿潴留。一般在麻醉作用消退后,排尿功能可逐渐恢复。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几率相对较高。术后应鼓励患者尽早自主排尿,必要时可采取诱导排尿等措施。
4.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过低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引起尿潴留。常见于长期禁食、大量呕吐、腹泻、使用排钾利尿剂等情况。老年人由于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更容易发生低钾血症。患者除了有尿潴留症状外,还可能有乏力、腹胀、心律失常等表现。及时纠正低钾血症,可改善排尿功能。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发生尿潴留可能与先天性泌尿系统发育异常有关,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排尿情况,如发现孩子排尿困难、尿频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遵医嘱,避免使用可能影响排尿功能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多有前列腺增生、神经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发生尿潴留的风险较高。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久坐、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果出现排尿困难症状逐渐加重,应及时就诊,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3.孕妇:孕期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膀胱和尿道,可能会出现排尿不畅的情况。孕妇应注意适量饮水,避免憋尿,如有尿潴留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