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血尿是怎么回事
小便血尿指尿液中红细胞增多,分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其原因包括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疾病、感染、结石、肿瘤、先天畸形等)、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及其他因素(如药物、运动、外伤);不同人群血尿特点有别,儿童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青少年可能与运动有关,中年男性多与结石等有关、女性多与感染等有关,老年人要警惕肿瘤;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根据病因制定,如感染用抗生素、结石选择合适排石方法等,发现血尿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小便血尿的定义
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增多,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是指尿色正常,需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通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肉眼血尿是指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肉眼即可见的血尿。
二、引起小便血尿的原因
1.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红细胞进入尿液中。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13周发病,除血尿外,还可伴有水肿、高血压等症状;IgA肾病患者的血尿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
感染:包括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细菌感染泌尿系统黏膜,使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导致出血。尿道炎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肾盂肾炎除尿路刺激症状外,还可能有发热、腰痛等全身症状。
结石:肾、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结石在移动过程中,会损伤尿路黏膜,引起出血。患者常伴有腰腹部绞痛,疼痛剧烈难忍,可向下腹部、会阴部放射。
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等泌尿系统肿瘤也是引起血尿的常见原因。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腰部肿块、疼痛等症状。
先天畸形:如多囊肾、海绵肾等,这些先天结构异常可导致肾脏内部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出现血尿。多囊肾患者除血尿外,还可触及双侧腰部肿块,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肾功能损害。
2.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进而出现血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除血尿外,还可能有皮肤瘀点、瘀斑等表现。
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等,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可引起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损害,导致血尿。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还会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等症状。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引起肾功能损害,出现血尿;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肾脏淤血,也可导致血尿。
3.其他因素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环磷酰胺等,可能会对泌尿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引起血尿。使用这些药物时,需密切观察尿液变化。
运动因素:剧烈运动后可出现运动性血尿,一般休息后可自行缓解。这可能与运动时肾脏缺血、肾静脉高压等因素有关。
外伤:腰部或下腹部受到外伤,可能损伤泌尿系统器官,导致血尿。
三、不同人群小便血尿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如果儿童出现血尿,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用药时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让孩子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青少年
青少年血尿除泌尿系统疾病外,还可能与运动因素有关。对于经常参加剧烈运动的青少年,如出现血尿,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并观察血尿是否缓解。如果血尿持续不消失,需及时就医排查其他疾病。
3.中年
中年男性血尿可能与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有关;中年女性血尿则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妇科疾病累及泌尿系统等因素有关。中年人群生活压力较大,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
4.老年
老年人血尿要高度警惕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如膀胱癌、肾癌等。此外,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肾脏损害,引起血尿。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一旦出现血尿,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四、小便血尿的诊断与治疗
1.诊断
当发现小便血尿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血尿的发生时间、颜色、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此外,还会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尿红细胞形态分析、肾功能检查、血常规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以明确血尿的原因。
2.治疗
治疗方案应根据血尿的病因制定。如果是泌尿系统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可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等选择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治疗方法;肾小球疾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对于泌尿系统肿瘤,常需要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小便血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症状,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一旦发现血尿,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不同人群应根据自身特点,注意预防和早期发现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