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附件炎
子宫附件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官中输卵管和卵巢的炎性疾病,其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性活跃期女性易受侵袭)、临近器官炎症蔓延、宫腔操作后感染;临床表现有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月经紊乱、发热等症状及妇科检查体征;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影像学检查(B超);治疗原则为抗生素治疗(依病原体选药,足量足疗程)和支持治疗(休息、加强营养);特殊人群中育龄期女性要积极治疗防不孕及注意性生活卫生,老年女性病情进展快需关注基础病和加强护理,妊娠期女性需谨慎选药并监测胎儿。
一、子宫附件炎的定义
子宫附件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中,输卵管和卵巢发生的炎症。输卵管、卵巢被称为子宫附件,所以发生在它们部位的炎性疾病统称为子宫附件炎。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
多种病原体可引起子宫附件炎,常见的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此外,大肠杆菌、链球菌等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也较为常见。一般是由于不洁性生活、不注意经期卫生等原因,使得病原体侵入生殖道,进而累及输卵管和卵巢引发炎症。例如,不洁性生活可能直接将病原体带入生殖道,经期时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若不注意卫生,病原体容易逆行感染。
年龄因素也有影响,性活跃期的女性(1524岁左右)由于生殖道相对处于比较开放的阶段,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发生附件炎,而绝经后女性由于生殖道防御功能相对增强,发生附件炎的几率相对较低。
2.临近器官炎症蔓延
当周围器官发生炎症时,炎症可蔓延至子宫附件。比如阑尾炎,阑尾与右侧输卵管、卵巢位置较近,阑尾的炎症可通过直接蔓延的方式波及右侧附件,引起右侧附件炎。
3.宫腔操作后感染
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宫腔操作,如果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就容易导致病原体入侵引发附件炎。术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种感染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腹痛:下腹部疼痛是主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在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往往会加重。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疼痛较轻微,仅为隐痛,有的则疼痛较为剧烈。例如,输卵管卵巢脓肿形成时,疼痛可较为剧烈,呈持续性下腹部坠痛。
阴道分泌物增多:患者阴道分泌物会增多,可呈脓性或黏液脓性,伴有异味。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生殖道腺体分泌增加。
月经紊乱: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月经紊乱表现。这是由于炎症影响了卵巢的正常功能,卵巢是女性内分泌的重要器官,其功能受影响会导致激素分泌失衡,进而影响月经。
发热: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伴有寒战等症状。这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全身性反应。
2.体征表现
妇科检查体征:妇科检查时可发现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宫颈举痛明显。附件区可触及增厚的输卵管或肿块,有明显触痛。如果是输卵管卵巢脓肿,可触及边界不清、有压痛的包块。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性生活史、近期是否有宫腔操作史等。比如患者是否有不洁性生活史,近期是否做过刮宫等宫腔操作,这些信息对于判断附件炎的可能病因和病情有重要意义。
2.体格检查
除了一般的全身检查外,重点进行妇科检查,了解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情况,宫颈举痛情况以及附件区的情况,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附件炎症。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一般白细胞计数会超过正常范围(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为(4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相应升高。
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等检查,可发现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有助于明确病因。例如,若培养出淋病奈瑟菌,则提示可能是由该病原体引起的附件炎。
4.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B超可发现输卵管、卵巢增大,附件区有炎性包块等情况。通过B超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附件的形态、结构等变化,对于诊断附件炎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例如,可发现输卵管增粗、卵巢周围有渗出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1.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体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是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常采用大剂量、联合用药的方式,如使用头孢曲松钠联合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抗生素的使用需要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以确保彻底杀灭病原体,防止病情转为慢性。
2.支持治疗
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利于炎症的消退。饮食上要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为机体恢复提供营养支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如果患有附件炎,需要积极治疗,因为附件炎可能会影响受孕,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等,进而引起不孕不育。同时,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怀孕,以免药物等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要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附件炎的发病风险。
2.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发生附件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情可能进展较快。在治疗时要更加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同时要注意基础疾病的管理,如是否有糖尿病等,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炎症的恢复。并且要加强护理,保持外阴清洁,防止再次感染。
3.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患附件炎需要谨慎治疗,因为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治疗前需要充分评估病情,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如通过B超等检查了解胎儿的发育状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