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多发性脑梗塞

来源:民福康

多发性脑梗塞是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多因动脉硬化、脑缺血缺氧等引起。发病机制涉及血管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玻璃样变)和血液因素(血液黏稠度增高、凝血机制异常)。临床表现有一般症状(头痛、头晕、认知及精神症状)和局灶性症状(不同部位梗塞致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诊断靠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和血管检查(颈动脉超声、脑血管造影)。治疗分急性期(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溶栓)和二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注意药物代谢和康复护理;儿童诊断选检需谨慎,治疗重非药物干预;女性妊娠期和围绝经期发病要特殊考量,妊娠期选药慎,围绝经期关注激素及心理。

一、多发性脑梗塞的定义

多发性脑梗塞是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而言,又称为多发性脑软化。多因动脉硬化、脑缺血、缺氧引起多个脑小动脉闭塞所致。

二、发病机制

1.血管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基础病因,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膜粗糙、管腔狭窄,血液中有形成分易在狭窄处沉积,导致血管进一步闭塞,引发脑梗塞。例如,长期高血压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使得血管壁受损,促进血栓形成,增加多发性脑梗塞的发生风险。

小动脉玻璃样变也是重要因素,高血压等因素可导致脑内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管腔狭窄,血流受阻,进而引发多发性脑梗塞。

2.血液因素

血液黏稠度增高会影响脑血流。如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血液黏稠度显著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在脑内小血管内形成血栓,引发多发性脑梗塞。

凝血机制异常时,如患有易栓症等疾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脑梗塞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部分患者表现为隐痛,部分则为胀痛。头晕可表现为持续的头重脚轻感,在活动或改变体位时可能加重。

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记忆力减退较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计算力下降、定向力障碍等。例如,患者可能记不住刚刚发生的事情,无法准确计算简单的账目,对时间、地点等的定向能力也出现障碍。

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情绪波动,如抑郁、焦虑等,也可能出现人格改变,表现为性格变得孤僻、易怒等。

2.局灶性症状

不同部位的梗塞会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病变累及运动中枢,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严重时可出现偏瘫。患者可能无法正常持物、行走等。

若累及语言中枢,可出现语言障碍,如运动性失语(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不能流利表达)、感觉性失语(患者能流利表达,但不能理解他人语言)等。

累及感觉中枢时,可出现一侧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患者对痛觉、温度觉等的感知能力下降。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在发病2448小时后,可发现脑内低密度梗塞灶,有助于明确梗塞的部位、大小等情况。但对于早期较小的梗塞灶可能显示不清晰。

头颅MRI:对脑梗塞的诊断敏感性高于CT,尤其是在发病早期就能发现病灶。通过MRI的不同序列成像,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梗塞灶的新旧程度等。例如,DWI序列可早期发现脑梗塞的缺血半暗带,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2.血管检查

颈动脉超声:可以检测颈动脉的内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稳定性等,有助于评估脑梗塞的血管危险因素。如果发现颈动脉斑块狭窄明显,提示发生脑梗塞的风险较高。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可以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狭窄或闭塞部位等,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考虑使用。

五、治疗原则

1.急性期治疗

改善脑循环:可使用一些改善脑血流的药物,增加脑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

脑保护治疗:应用神经保护剂,如依达拉奉等,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组织的损害。

溶栓治疗:在发病时间窗内(一般为4.5小时内),如果符合溶栓指征,可考虑使用溶栓药物,但需要严格评估出血风险等。

2.二级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但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对于高血脂患者,要使用降脂药物,使血脂达标;对于高血糖患者,要通过饮食、运动或药物控制血糖。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但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等不良反应。

稳定斑块治疗: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可使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稳定斑块,减少斑块脱落导致脑梗塞复发的风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

老年人患多发性脑梗塞时,由于其身体机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下降。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因为一些药物需要通过肝肾代谢,避免药物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同时,老年人的康复过程可能相对较慢,要加强康复护理,如在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循序渐进,防止发生跌倒等意外。

2.儿童

儿童多发性脑梗塞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在诊断时要谨慎选择检查方法,尽量避免辐射较大的检查,如头颅CT的频繁使用。治疗上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早期的康复训练等,但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等进行个体化制定,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女性

女性在妊娠期或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发生多发性脑梗塞时要特别注意。妊娠期发生脑梗塞,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药物选择要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激素水平对病情的影响,同时在康复过程中要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因为激素变化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较大。

了解疾病
多发性脑梗塞
多发性脑梗塞一般指多发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的病灶数量在2个及以上。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半卵圆中心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灶是怎么回事?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这主要是由于小脑动脉硬化,阻塞,导致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液化。建议用软坚散结的药物,疏通小血管,建立侧支循环,营养脑组织,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平时注意作息,饮食清淡,多喝水,防止情绪激动。
脑梗塞引起脑出血会死亡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梗塞如果造成了脑出血,这种情况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果脑出血大于30毫升,并且表现出了脑疝,意识障碍,昏迷等等一些情况,这样是容易造成死亡。而如果仅仅表现出了脑出血十毫升左右,这样积极治疗还是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但是也会遗留一定的后遗症。
半卵圆中心腔隙性脑梗塞怎能治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脑半卵圆中心表现出腔隙性脑梗塞的时候,临床上主要是由于平时表现出的一些急性的疾病,表现出梗塞的时候,临床还要看偏瘫的严重程度,如果表现出严重的后遗症的时候,临床可以经过用药或者积极的康复锻炼,是可以完全恢复到正常的范围之内,脑梗塞在发病早期的时候一定要及早的用药进行治疗。
大面积脑梗塞严重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面积脑梗塞是非常严重的。因为大面积脑梗塞会影响到大脑半球,甚至大脑前后动脉的区域,因此发展会比较急,甚至还会发生脑疝等的情况。因此建议病人如果检查出来是大面积脑梗塞的话,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溶血栓治疗。同时也要对病人本身进行一下监测,看是否有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病史,如果之前有的话也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消栓通络片可以用来治疗脑梗塞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消栓通络片是可以用来治疗脑梗塞的,但是脑梗塞的病人最好是使用药物综合治疗,可以使用一些抗凝和营养神经、清除自由基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休息,同时要严格的控制好血压。
脑梗塞流口水是正常的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患有脑梗塞表现出流口水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主要是因为面部神经不受自主控制造成的,建议及时治疗,可以使用口服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或是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治疗,平时要注意休息,防止劳累。
脑梗塞治疗原则?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为调节脑循环,预防脑水肿,治疗并发症。可以经过适当的活动来调节脑循环,意识模糊的病人需卧床休息,加强护理。经过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帮助侧支循环建立,因此达到缩小梗塞面积的目的。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需不需要治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患有多发腔隙性脑梗时是需要治疗的,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对症治疗,不要耽误病情,主要是由于脑部毛细血管堵塞造成的神经功能异常,没有生命危险的。平时要注意饮食,防止吃油腻食物。能吃一些疏通血管的药物缓解症状。
脑梗塞患者可以喝酒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梗塞病人不可以喝白酒和啤酒,但是可以少喝一点红酒。红酒当中含有能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分,能够软化血管,对于预防和改善脑梗塞的病情有帮助。但是白酒和啤酒会使血管表现出明显的扩张现象,对于血糖、血脂以及血压的影响都非常大,也会使脑梗塞的情加重,因此不可以喝白酒和啤酒。
脑梗塞可以吃什么鱼好?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对于脑栓塞的病人,多见的淡水鱼或者海鱼都是能吃的,比如鲢鱼,草鱼,三文鱼和鲈鱼。脑栓塞的病人吃鱼类还是比较好的,因为鱼肉不仅可以补充病人所需的蛋白质,还具有软化血管的作用。
脑梗塞的后遗症有哪些?
赵晓东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塞主要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后遗症:第一、肢体运动功能的后遗症,也就是出现不可恢复的偏瘫或者是偏侧肢体的无力、行走不稳、站立不稳等症状。第二、感觉系统方面的症状,患者出现持续的偏身的感觉障碍,持续的偏身、面部的感觉减退、麻木或者疼痛。第三、语言功能受损的表现,患者出现持续的语言表达的障碍,想说说不清或者不能听懂别人的话,也不能正确表达自
腔隙性脑梗塞多发性脑梗塞有什么区别
邢岩 主任医师
航空总医院 三级
腔隙性脑梗塞和多发性脑梗塞都是脑梗塞,腔隙性只是指病灶比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5mm,就是叫小的梗死或者是叫微小的梗死。多发性的脑梗死实际上它也包括了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还包括一些大面积脑梗死,主要是从病灶的大小,病灶的多发来区分一些概念,实际上都是脑梗死,只是它病灶的大小或者堵塞的一些数量不同而已。多发性腔梗叫多发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
脑梗塞患者要长期吃药吗
刘佳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脑梗塞患者需要长期吃药,因为脑梗塞的患者最长期的治疗就是二级预防,所谓二级预防就是已经发生过脑梗的患者通过药物长期使用来避免今后再次脑梗的复发。二级预防的方案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这类药物以及他汀类的治疗。他汀类治疗作用有两个,一个是降低血脂,维持血脂在合理范围;另一个就是对抗血管动脉硬化,防止血管进一步的变细,同时起到稳
脑梗塞后遗症的表现
卫建华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脑梗塞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一部分人群会出现明显的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认知功能障碍,就是反应迟缓、计算力下降、定向力下降,并且熟悉的人不认识了,熟悉的路也找不到了。第二、言语、吞咽功能障碍啊,就是出现表达不清、理解障碍、口水呛咳。第三、运动功能障碍,比如步态不稳、步态异常、行走姿势异常或者是手部精细功能丧失。第四、还有
脑梗塞后遗症治疗
卫建华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一般来说,脑梗塞会遗留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后遗症状,需要根据不同症状、不同时期,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如果发病后出现言语、吞咽以及运动功能障碍,可以前往医院在专门治疗师指导下做相应的言语训练、吞咽训练、理疗以及运动功能训练,从而改善相关症状。另外,部分患者在医院结束治疗以后,可以在家庭或者社区做康复治疗。比如在小区里面借助相关设备做一些步
丘脑脑梗塞会导致植物人吗
胡勇 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丘脑脑梗塞一般不会变成植物人。丘脑梗塞临床表现有对侧肢体轻度乏力、活动不利,最主要的是对侧肢体感觉障碍,例如痛觉及温度觉减退,甚至有的表现为感觉异常、异常疼痛。部分患者可以表现出认知减退、记忆力及反应障碍。如果是双侧丘脑梗塞可能会出现意识不清,严重时会导致植物人。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