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块是怎么回事
风疹块又称荨麻疹,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导致的局限性水肿反应,表现为大小不等风团伴瘙痒,有时伴血管性水肿。其病因多样,包括食物、药物、感染、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物理、精神及内分泌、系统性疾病等因素。临床表现分急性和慢性,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和必要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单克隆抗体)。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其他基础疾病人群)治疗需谨慎,各有注意事项。预防措施涵盖饮食、生活习惯、避免刺激和增强免疫力等方面。
一、风疹块的定义
风疹块又称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其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有时可伴有血管性水肿。
二、风疹块的病因
1.食物因素:动物性蛋白(如鱼虾、蟹贝、肉类、牛奶和蛋类等)、某些植物(草莓、可可、番茄和葱蒜等)、某些食物添加剂如水杨酸盐、柠檬黄、安息香酸盐、亚硫酸盐等,都可能诱发风疹块。儿童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因食物过敏引发风疹块。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摄入相关食物后发病风险更高。
2.药物因素:常见引起风团的药物有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呋喃唑酮和磺胺等,药物中含有致敏原的辅料(如山梨醇、苯丙烯酸等)也有可能诱发。不同年龄段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不同,老年人可能因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更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导致风疹块。
3.感染因素:各种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都可能是诱因。儿童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受到感染而引发风疹块。
4.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呼吸道吸入物包括花粉、动物皮屑、粉尘、真菌孢子、尘螨及一些挥发性化学品等;皮肤接触物有唾液或精液、昆虫叮蛰、毒毛虫刺激、某些植物和动物毛发(如羊毛)等。生活在环境质量较差、过敏原较多地区的人群,发病几率相对较高。
5.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刺激可引起风疹块。例如,寒冷性荨麻疹在冬季寒冷天气时更容易发作,儿童和老年人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更易受影响。
6.精神及内分泌因素: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等可诱发或加重风疹块。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增加风疹块的发病风险。
7.系统性疾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系统性疾病也可伴发风疹块。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更加关注风疹块的发生情况。
三、风疹块的临床表现
1.急性风疹块:起病较急,患者常突然自觉皮肤瘙痒,很快于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分布或扩大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胃肠道黏膜受累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2.慢性风疹块:风团反复发生,病情迁延超过6周以上。全身症状一般较急性者轻,风团时多时少,有的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规律。
四、风疹块的诊断
主要根据皮肤反复出现风团和瘙痒,消退后不留痕迹等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同时,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时间、频率、可能的诱因、家族史、既往史等,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过敏原检测等)来寻找病因。
五、风疹块的治疗
1.一般治疗:尽量找到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停用可疑的致敏药物及食物。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病情。
2.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是治疗风疹块的一线用药,可有效控制风团和瘙痒症状。常用的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重症或伴有喉水肿的患者,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单克隆抗体:对于难治性慢性风疹块,奥马珠单抗有较好的疗效。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风疹块时,首先应考虑非药物干预方法,如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等。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用药需谨慎,应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低龄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某些可能有副作用的药物。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呼吸困难、腹痛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肝肾功能也有所减退,在治疗风疹块时,选择药物要充分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加重肝肾负担。同时,老年人皮肤较为干燥,搔抓后容易引起皮肤破损和感染,要注意皮肤护理。
3.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在治疗风疹块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避免接触过敏原、冷敷等。如需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
4.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风疹块时,要注意药物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病情变化。例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影响血糖、血压的控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七、预防措施
1.饮食方面:了解自己的食物过敏史,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食物。儿童添加辅食时要循序渐进,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生活习惯:保持生活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等,减少尘螨等过敏原的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
3.避免刺激:注意皮肤的防护,避免冷热、日光、摩擦等物理刺激。在寒冷天气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长时间暴晒。
4.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风疹块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