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粪亲尿路感染
大肠埃希菌粪亲尿路感染是由粪源型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其发病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临床表现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诊断依靠尿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抗菌药物治疗,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男性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大肠埃希菌粪亲尿路感染的定义
大肠埃希菌粪亲尿路感染是指由粪源型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之一,当菌群移位等情况导致其进入泌尿系统时引发感染。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一)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尿道短,尤其是女婴尿道短且宽,更容易受到大肠埃希菌等细菌的侵袭,加之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细菌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儿童患大肠埃希菌粪亲尿路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幼儿群体中,大肠埃希菌粪亲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成人更高,与儿童尿道解剖结构及免疫功能特点密切相关。
成人:随着年龄增长,部分成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的结构异常,如前列腺增生等情况,这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为大肠埃希菌在泌尿系统的定植和繁殖创造条件。同时,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有所下降,也增加了感染的易感性。
(二)性别因素
女性:女性尿道短、直且靠近肛门,肛门周围的大肠埃希菌更容易通过尿道逆行进入泌尿系统,这是女性大肠埃希菌粪亲尿路感染发生率高于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在育龄女性中,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其大肠埃希菌粪亲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男性。
男性:男性一般情况下尿道相对较长,且受前列腺等结构的保护,但当存在前列腺疾病等情况时,也可能发生大肠埃希菌粪亲尿路感染。
(三)生活方式因素
个人卫生:不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清洁不到位,会增加大肠埃希菌接触尿道并引发感染的机会。例如,长期不更换内裤、不清洗会阴部等不良卫生习惯,容易导致细菌在局部滋生,进而引发泌尿系统感染。
饮水情况:饮水量过少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尿液对尿道的冲刷作用减弱,使得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更容易在泌尿系统定植和繁殖。反之,充足的饮水可以增加尿量,起到自然冲洗尿道的作用,降低感染风险。
(四)病史因素
泌尿系统基础疾病:患有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泌尿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尿液的排出不畅或局部防御机制受损,容易继发大肠埃希菌粪亲尿路感染。例如,泌尿系统结石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细菌容易在局部聚集繁殖,引发感染。
其他系统疾病: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机体的免疫力低下,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也更容易发生大肠埃希菌粪亲尿路感染。
三、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患者会频繁产生尿意,排尿时尿道有灼热感或疼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不适。
肾盂肾炎:除了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外,还会出现发热、寒战、腰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腰痛多为单侧或双侧腰部胀痛或酸痛。
(二)非典型表现
儿童患者:儿童可能表现为发热、哭闹不安、拒食等非特异性症状,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容易被忽视,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密切观察。例如,婴幼儿患大肠埃希菌粪亲尿路感染时,可能仅表现为发热、精神萎靡,而没有明显的泌尿系统局部症状。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可能仅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而膀胱刺激症状不明显,容易漏诊或误诊,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四、诊断方法
(一)尿液检查
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增多,尿白细胞酯酶阳性等,提示泌尿系统存在炎症反应。一般来说,尿中白细胞计数超过一定数值(如>5个/高倍视野)可考虑尿路感染。
尿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培养是诊断大肠埃希菌粪亲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如果培养出大肠埃希菌,且菌落计数≥10?CFU/ml,结合临床症状可确诊为尿路感染。同时,还可以进行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查找细菌,有助于初步判断感染的病原体类型。
(二)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如是否存在结石、积水、先天性畸形等情况,对于发现泌尿系统基础疾病有重要意义。例如,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泌尿系统结石导致的肾盂积水等异常情况。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泌尿系统病变,如肿瘤、畸形等,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结构信息,有助于明确病因。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多用于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后的进一步评估。
五、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利于机体恢复。
多饮水:增加饮水量,多排尿,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有助于清除泌尿系统内的细菌,减轻感染症状。一般建议每日饮水量在2000ml以上。
(二)抗菌药物治疗
经验性用药:在等待尿细菌学检查结果时,可根据临床经验选用对大肠埃希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例如,对于单纯性膀胱炎,可选用呋喃妥因等药物;对于肾盂肾炎,可能需要选用喹诺酮类等抗生素。
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尿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确保治疗效果,避免耐药菌的产生。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选择抗菌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等发育的药物。同时,儿童的用药剂量需要根据体重等精确计算,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相对不完善,药物代谢较慢,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例如,喹诺酮类药物一般不推荐用于儿童,因为可能影响软骨发育。
家长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大肠埃希菌接触尿道的机会。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某些抗菌药物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或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反应。
要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因为老年患者感染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如出现意识改变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三)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保持局部干燥,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洗外阴,减少大肠埃希菌粪亲尿路感染的复发风险。例如,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可以减少细菌在尿道的定植。
对于反复发生大肠埃希菌粪亲尿路感染的女性患者,要注意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基础疾病,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
(四)男性患者
男性患者如果存在前列腺增生等疾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保持排尿通畅,减少大肠埃希菌在泌尿系统的定植机会。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细菌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