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尿路感染会怎么样
严重尿路感染症状多样且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局部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尿道分泌物异常;全身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腰痛;还可能引发肾乳头坏死、肾周围脓肿、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对不同人群而言,儿童免疫系统未成熟,影响生长发育,家长需关注症状、及时就医;孕妇易感染且影响胎儿,需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病情易加重,症状不典型,用药需综合考虑;免疫力低下人群病情复杂、易反复,要积极治疗基础病、加强防护。
一、局部症状表现
1.尿频、尿急、尿痛:严重尿路感染时,炎症对尿路黏膜的刺激加剧。正常情况下,人体排尿有一定的规律性,而炎症刺激会使膀胱黏膜敏感度增高,患者会频繁产生尿意,排尿次数明显增多,甚至几分钟就要去一次厕所,但每次尿量很少。尿急表现为一旦有尿意就迫不及待地要排尿,难以控制。尿痛则是排尿时尿道或耻骨上区有疼痛感觉,疼痛性质可为刺痛、灼痛等。由于频繁排尿和疼痛,会让患者极为痛苦,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疼痛而不敢喝水,进一步影响排尿和病情恢复;而儿童可能会因为无法准确表达不适,出现哭闹不安等情况,家长需要格外留意。
2.血尿:炎症严重时可导致尿路黏膜损伤出血,使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轻者仅在显微镜下能发现红细胞增多(镜下血尿),重者肉眼就能看到尿液呈洗肉水色、粉色或全程血尿。对于老年男性,出现血尿症状可能会增加心理负担,怀疑自己患了严重疾病,需要家人给予心理安慰和及时就医;而儿童因为认知不足,家长要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发现异常及时送医。
3.尿道分泌物异常:可出现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尤其是淋菌性尿道炎等特异性感染时更为明显。分泌物会污染内裤,给患者带来不便,同时也提示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同性别的患者在护理上有所不同,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殊,要更加注意会阴部清洁,防止分泌物滋生细菌加重感染;男性患者如果包皮过长,也需要注意清洗包皮垢,避免藏污纳垢加重感染。
二、全身症状表现
1.发热:严重尿路感染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启动强烈的免疫反应,白细胞等免疫细胞对抗病原体过程中会释放致热物质,导致体温升高。成人发热症状较为明显,体温可达到38℃甚至更高,同时可能伴有寒战、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发热可能更为迅速和剧烈,低龄儿童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家长要及时监测体温并采取物理降温等措施。如果体温持续不退或超过38.5℃以上,应及时就医。
2.恶心、呕吐:感染产生的毒素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老年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较弱,这些症状可能会更加严重,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恢复,需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对于儿童,呕吐可能导致误吸等危险,家长要注意让孩子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窒息。
3.腰痛:肾脏周围组织或者肾盂受到严重感染时,会出现明显的腰痛症状,疼痛可为钝痛或绞痛。成人能够描述疼痛的部位和程度,有助于医生诊断病情;而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表现为烦躁不安、拒绝触碰腰部等,家长需着重观察这些异常表现,以便及时发现病情。
三、并发症情况
1.肾乳头坏死:严重感染导致肾乳头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肾乳头缺血性坏死。此时患者除了有尿路感染的症状外,还会出现剧烈腰痛、血尿加重、发热等症状,肾功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若未能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肾乳头坏死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加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及时治疗尿路感染。儿童发生肾乳头坏死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病情往往更为凶险,预后也较差。
2.肾周围脓肿:是严重尿路感染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细菌感染从肾实质蔓延到肾周围间隙形成脓肿。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腰痛、高热持续不退等症状,腰部有压痛和叩击痛。通过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可以明确诊断。肾周围脓肿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穿刺引流或手术切开引流等处理。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治疗过程中需要多学科团队评估和制定合理方案;儿童手术治疗时要特别注意麻醉安全和术后护理。
3.感染性休克:是尿路感染最严重的并发症,多由于细菌及其毒素入血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引起休克。患者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等。这种情况病情危急,需要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同时要加强抗感染治疗。各个年龄段发生感染性休克都很危险,但老年人和儿童的死亡率相对较高。对于老年人,要注意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支持;对于儿童,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合适的补液量等治疗和护理措施。
四、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严重尿路感染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反复感染可能导致肾脏瘢痕形成,影响肾功能。由于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症状,家长要多关注孩子是否有哭闹、烦躁、排尿时哭闹加剧等表现。日常要注意保持儿童会阴部清洁,更换尿布要及时。如果怀疑孩子有尿路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等检查。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嘱给孩子用药,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让孩子多喝水、多排尿等。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尤其是低龄儿童。
2.孕妇:孕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等原因,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且严重感染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增加早产、低体重儿等风险。孕妇出现严重尿路感染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孕妇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多喝水、多排尿。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产检,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由于孕期用药有诸多限制,所以尽量先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调整饮食等。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严重尿路感染会使原有病情加重。而且老年人对疼痛等症状的感知能力下降,有时病情可能已经较为严重,但症状表现不典型。所以对于老年人,家属要更加关注其身体状况,如是否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可能的间接症状。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对多种药物存在禁忌,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药物相互作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鼓励老年人多喝水,保持会阴部清洁,促进病情恢复。
4.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严重尿路感染的病情往往更为复杂和严重,感染不容易控制,容易反复发作,且更容易发生并发症。这类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在治疗尿路感染时,要加强保护隔离,预防其他病原体的感染。同时按照医嘱坚持治疗,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