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粉碎性骨折怎么回事
跟骨粉碎性骨折是指跟骨受暴力致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且骨折块碎成三块及以上的严重骨折,常见病因有高处坠落、交通事故、运动损伤,症状表现为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X线、CT、MRI等;治疗有保守、手术、药物三种方式;不同人群如儿童和青少年、老年人、孕妇、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有特殊注意事项;康复训练很重要,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部分严重患者可能留后遗症,治疗及康复中要注意预防并发症。
一、跟骨粉碎性骨折的定义与概述
跟骨粉碎性骨折是指跟骨部位受到暴力作用,导致跟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并且骨折块碎裂成三块或三块以上的严重骨折类型。跟骨是人体足部最大的跗骨,承担着人体站立、行走和运动时的大部分重量,其结构复杂,与距骨、骰骨等共同构成足弓,对维持足部的正常功能和人体的运动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病因
1.高处坠落:从高处失足落下,足跟先着地,巨大的垂直暴力传导至跟骨,是导致跟骨粉碎性骨折的常见原因之一。青壮年人群由于工作环境或运动活动中可能会处于较高的位置,如建筑工人、消防员在工作时,运动员在进行高空类体育项目时,发生高处坠落的风险相对较高。
2.交通事故:汽车碰撞、机动车摔倒等交通事故中,足部受到强烈的挤压、撞击等外力作用,也容易引发跟骨粉碎性骨折。无论年龄大小,只要遭遇严重的交通事故,都可能发生此类骨折。
3.运动损伤:在一些高强度的运动项目中,如篮球、足球、滑雪等,运动员足部在运动中受到突然的扭转、撞击或过度的负荷,也可能导致跟骨粉碎性骨折。年轻的运动爱好者参与这些激烈运动时,若未做好充分的防护和热身,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三、症状
1.疼痛:骨折部位会立即出现剧烈的疼痛,尤其在移动足部或试图站立、行走时,疼痛会显著加剧。由于疼痛刺激,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可能会出现痛苦面容、呻吟等表现。
2.肿胀:跟骨周围软组织受到损伤,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液渗出,使得跟骨部位迅速肿胀。肿胀一般在受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内逐渐加重,严重时可波及整个足部。
3.畸形:跟骨粉碎性骨折后,骨折块的移位可导致足部外观出现畸形,如足跟增宽、变短,足底扁平或弓状消失等。通过简单的外观检查即可发现明显的异常。
4.活动受限:患者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足部的主动和被动活动都会引起疼痛,从而导致活动功能严重受限。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行动,还可能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四、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受伤经过和症状表现,仔细观察足部的外观,包括有无肿胀、畸形等情况,同时触摸跟骨部位,检查是否有压痛、骨擦感等体征。对于儿童患者,医生在检查时会更加轻柔,以避免增加患儿的痛苦。
2.X线检查:是诊断跟骨粉碎性骨折的基本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大致形态、骨折块的数量和移位情况。通过不同角度的X线片,医生能够对骨折进行初步的评估和分类。
3.CT扫描:对于复杂的跟骨粉碎性骨折,CT扫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三维图像,准确显示骨折的细微结构、关节面的损伤情况以及骨折块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医生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4.MRI检查:虽然在跟骨粉碎性骨折的诊断中使用相对较少,但它对于判断骨折周围软组织、韧带和关节软骨的损伤情况有独特的优势,有助于全面了解损伤的程度。
五、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关节面基本平整的患者。主要方法包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通过手法复位尽量恢复跟骨的正常形态,并用石膏或支具固定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在固定期间,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和康复锻炼。保守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期间可能需要定期进行X线检查,以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
2.手术治疗:对于骨折移位明显、关节面破坏严重的跟骨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的目的是将骨折块复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以恢复跟骨的形态和关节面的平整度,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足部功能的恢复。手术治疗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
3.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会使用一些药物。止痛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消肿药物如迈之灵等有助于减轻肿胀;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可以加速骨折的修复过程。但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证。
六、不同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
1.儿童和青少年:儿童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由于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疼痛和不适,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在固定期间,要避免孩子乱动导致固定物移位。同时,要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营养,尤其是钙、维生素D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在康复阶段,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康复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运动造成二次损伤。
2.老年人:老年人通常伴有骨质疏松,跟骨粉碎性骨折后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心肺功能、体能等因素,尽量减少手术风险。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康复训练方面,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再次骨折。
3.孕妇:孕妇由于生理状态特殊,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时需要更加谨慎。在诊断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有辐射的检查方法,如必须进行X线或CT检查,要做好腹部的防护措施。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保守治疗可能是相对较为合适的选择,但如果骨折严重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也需要在多学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在药物使用方面,要严格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4.运动员和经常从事体力劳动者:这类人群对足部功能的要求较高,跟骨粉碎性骨折会对他们的职业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在康复过程中,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在保证骨折愈合的前提下,尽快恢复足部的力量、灵活性和运动能力。在重返运动或工作前,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工作量,避免过早恢复高强度活动导致骨折复发或出现慢性疼痛等后遗症。
七、康复与预后
1.康复训练: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康复训练都非常重要。早期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踝关节的轻度背伸和跖屈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随着骨折的愈合,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如进行站立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康复训练要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预后:跟骨粉碎性骨折的预后与骨折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康复训练的效果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骨折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康复训练得当,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基本的足部功能,能够正常行走和生活。但部分严重的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可能会遗留一些后遗症,如创伤性关节炎、足跟疼痛、足弓塌陷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3.并发症的预防: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