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是怎么回事
血尿的相关内容,包括定义、引起血尿的常见原因(泌尿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其他因素)、伴随症状及意义、诊断方法(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治疗原则(针对病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以及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女性、男性)血尿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具体而言,血尿分为镜下和肉眼血尿,其病因多样,伴随症状有不同意义,诊断需多方面检查,治疗依病因和对症支持,不同人群血尿有各自特点和注意要点。
一、血尿的定义
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是指离心沉淀尿中每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肉眼血尿是指尿液外观呈洗肉水样、血色或有血凝块等。
二、引起血尿的常见原因
(一)泌尿系统疾病
1.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以IgA肾病为例,它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发作性肉眼血尿,可伴有蛋白尿等。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有关,免疫荧光可见系膜区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
2.感染性疾病: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感染。例如肾盂肾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细菌侵袭肾盂、肾实质等部位,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可有红细胞渗出,患者除血尿外,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升高。
3.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损伤尿路黏膜,引起出血导致血尿。以肾结石为例,结石可刺激肾盂、肾盏黏膜,造成黏膜损伤出血,患者常伴有肾区绞痛,疼痛较为剧烈,可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等部位,尿常规可见红细胞增多。
4.肿瘤:肾癌、膀胱癌、输尿管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丰富,且肿瘤表面的组织容易坏死、破溃,从而引起血尿。例如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血尿是其常见症状,多为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血尿,可自行停止,易给患者造成病情好转的错觉,后期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5.外伤:肾挫伤、尿道损伤等。外力作用导致泌尿系统组织受损,引起出血出现血尿。如肾挫伤,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外伤引起,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除血尿外,可伴有腰部疼痛、肿胀等表现。
(二)全身性疾病
1.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可表现为血尿。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血病细胞浸润血管,也可引起出血,包括血尿。
2.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可累及肾脏等多个器官,引起狼疮性肾炎,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损害表现。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当累及泌尿系统时,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等,皮肤表现为对称性的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
3.感染性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细菌栓子可随血液循环到达泌尿系统血管,引起血管损伤出血,导致血尿。患者常有发热、心脏杂音等表现。
(三)其他因素
1.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引起血尿,如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其可能通过直接损伤泌尿系统细胞等机制导致血尿;磺胺类药物在尿液中溶解度低,可形成结晶,损伤尿路黏膜引起血尿。
2.剧烈运动:长时间或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运动性血尿,机制可能与肾脏缺血、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等有关,一般休息后可逐渐缓解。
三、血尿的伴随症状及意义
(一)伴有疼痛
1.肾绞痛: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是由于结石在尿路中移动,刺激尿路黏膜,引起平滑肌痉挛所致,疼痛剧烈,可向会阴部放射。
2.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等,是由于炎症刺激膀胱和尿道黏膜引起。
3.腰部隐痛或胀痛:可见于肾小球疾病、肾盂肾炎等,肾小球疾病时肾脏体积增大,牵拉肾包膜引起隐痛或胀痛;肾盂肾炎时肾脏充血、肿胀,也可导致腰部胀痛。
(二)伴有肿块
1.腹部肿块:见于肾脏肿瘤、多囊肾等。肾脏肿瘤可在腹部触及肿块,质地一般较硬,表面不光滑;多囊肾时双侧肾脏可触及呈结节状肿大的肾脏,表面凹凸不平。
2.膀胱肿块:可见于膀胱肿瘤等,通过直肠指检或膀胱镜检查可发现膀胱内肿块。
(三)伴有蛋白尿
多见于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蛋白质滤过增加且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血尿伴大量蛋白尿提示肾小球病变的可能性大。
四、血尿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情况、血尿的特点(如颜色、是否伴有血块等)、伴随症状、既往病史(如泌尿系统疾病史、全身性疾病史等)、用药史、外伤史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有长期服用某些可能引起血尿药物的历史,是否有过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的情况等。
(二)体格检查
全面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可能的病因。检查包括生命体征(体温、血压、心率等)、泌尿系统的检查(肾区有无叩击痛、膀胱区有无压痛等)、全身其他系统的检查(如皮肤紫癜、关节肿胀等,以排查全身性疾病)。
(三)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是初步筛查血尿的重要检查,可明确红细胞的数量、形态等。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多为变形红细胞,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多为正常形态。同时可检查尿中有无蛋白质、白细胞、细菌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疾病等。
2.血常规: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情况。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异常等可提示血液系统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等。
3.凝血功能检查:对于怀疑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血尿的患者,需要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以了解凝血功能状态。
4.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评估肾脏的功能状态,了解是否存在肾功能损害,对于判断肾小球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等有重要意义。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用于初步筛查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多囊肾等。例如可发现肾脏、输尿管、膀胱内的结石、肿块等病变,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等。
2.X线检查:包括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等。腹部平片可发现泌尿系统阳性结石;静脉肾盂造影可了解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的形态,有助于发现结石、肿瘤、先天性畸形等病变。
3.CT检查: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的结构,对于肿瘤、结石等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尤其适用于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情况。
4.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中也有一定应用,如对于肾脏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等有帮助。
(五)内镜检查
1.膀胱镜检查:对于血尿来源考虑膀胱及下尿路的患者,可进行膀胱镜检查,直接观察膀胱内的情况,发现膀胱肿瘤、炎症、结石等病变,并可取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
2.输尿管镜及肾镜检查:对于超声、CT等检查发现输尿管、肾脏病变,但原因不明确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输尿管镜及肾镜检查,直接观察输尿管、肾盂、肾盏内的情况,并可进行活检、取石等操作。
五、血尿的治疗原则
(一)针对病因治疗
1.泌尿系统感染:根据病原菌的类型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膀胱炎、尿道炎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等,肾盂肾炎多选用敏感的抗生素静脉给药,疗程一般需要12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病情调整用药。
2.泌尿系统结石:对于较小的结石可采用保守治疗,如大量饮水、适当运动等促进结石排出;较大的结石可根据情况选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治疗方法。
3.泌尿系统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肾癌多采用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膀胱癌可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等,术后可根据情况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4.全身性疾病: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要针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血尿,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控制自身免疫反应。
(二)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血尿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止血药物,如卡巴克洛等,但止血药物的使用需要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合理应用。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饮水,保持尿路通畅,减少血尿对尿路黏膜的进一步刺激。对于出现贫血的患者,可根据贫血的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补充铁剂、输血等。
六、不同人群血尿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血尿相对少见,但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肾小球肾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感染等。儿童血尿时需要特别注意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水肿、高血压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一般情况,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因为儿童的泌尿系统疾病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同时,儿童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配合,遵循医生的建议,如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做好安抚工作,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二)老年人
老年人血尿的原因相对复杂,可能与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增生、感染等有关。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血尿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全身情况。例如,老年人前列腺增生引起的血尿,可能同时伴有排尿困难等症状,在治疗血尿的同时,需要评估前列腺增生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但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性等因素。同时,老年人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因长期卧床等原因引起的其他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
(三)女性
女性血尿需要注意与泌尿系统感染、妇科疾病等相鉴别。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特点,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等,引起血尿。同时,一些妇科疾病如盆腔炎等也可能波及泌尿系统,导致血尿。女性在出现血尿时,要注意询问月经情况等,以排除妇科疾病相关的因素。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女性的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哺乳期等,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
(四)男性
男性血尿需要关注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疾病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男性常见疾病也可能导致血尿。例如,前列腺增生时,增生的腺体组织充血、水肿,容易引起出血导致血尿。男性在出现血尿时,要详细询问是否有排尿异常、会阴部不适等症状,结合相关检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男性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避免久坐、过度劳累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