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被鼠类咬伤或接触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分泌物,可感染汉坦病毒。另外,吸入鼠类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可感染汉坦病毒。食用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也可感染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为2周左右,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少尿、无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对于流行性出血热,主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等。同时,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注意食品和环境卫生,是预防此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