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出血、其他症状等,预防措施包括清除积水、防蚊灭蚊、增强免疫力等。
一.登革热症状
1.发热
起病急骤,首发症状多为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以上,一般持续2-7天。发热期间还可能伴有畏寒、头痛、眼眶痛、肌肉和关节痛等症状,俗称“三痛”。
2.皮疹
多在发病后2-5天出现,先在掌心、脚底或躯干出现,随后蔓延至颈部及四肢,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等,一般持续3-5天。
3.出血
部分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呕血、黑便、血尿等。
4.其他症状
还可能出现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淋巴结肿大等。
二.预防措施
1.清除积水
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传播,伊蚊幼虫生活在积水中。要及时清理家中及周围环境的积水,如花盆底盘、水桶、废旧轮胎等。
2.防蚊灭蚊
安装纱窗、蚊帐,使用蚊香、驱蚊液等驱蚊产品。外出时尽量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
3.增强免疫力
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提高自身抵抗力。
若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回国后2周内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