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结巴可能与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大脑及发音器官的病变等有关,不同情况的应对方式各异,具体如下:
一、遗传因素:
口吃结巴存在一定家族聚集性,一级家属中有口吃病史的儿童患病率相对更高。对此,建议平时多进行言语方面的训练。(1)要从小培养正确发音的习惯,说话时适当放慢语速。(2)对于一些发音困难的单词、句子可着重进行训练,反复练习。(3)随着孩子成长,可逐步练习绕口令、儿歌等,以改善情况。
二、精神心理因素:
例如紧张、焦虑等情绪会引发口吃结巴。针对这类因素引起的口吃结巴,需要进行系统脱敏训练,以逐渐克服紧张、恐惧心理。(1)平时要多在公共场合发言,比如在学校或广场进行演讲等,以增强自信心。(2)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如氟哌啶醇片、利培酮片、奥氮平片等多巴胺拮抗剂,可帮助抑制口吃结巴症状。
三、大脑及发音器官的病变:
如大脑语言中枢发育不良、脑部因外伤或感染而导致语言中枢受损等情况,都可能造成口吃结巴。这种情形需要先治愈原发疾病,然后再系统开展康复训练,这包括语言训练、借助电子设备以及心理康复训练。(1)通过专业的言语训练师进行指导,让说话的节奏、速度放慢,在掌握好发音技巧后,循序渐进地过渡到接近正常语速。(2)同时可借助电子设备(如口吃矫正器),通过其提供的特殊语言练习来帮助提升言语的流利度。(3)心理康复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能消除患者紧张心理,营造和谐的讲话氛围,使患者能够养成心理平静的状态,从而更自信、自如地讲话,对预防口吃有重要意义。
总之,口吃结巴的成因多样,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改善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