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抽动症的表现
婴儿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不同类型的抽动症表现有所不同,其症状可能在情绪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加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中可消失,部分患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
1.短暂性抽动障碍
抽动症状在18岁前起病,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如眨眼、耸鼻、皱额、咬唇、露齿、缩鼻、摇头、点头、耸肩等,少数病例为简单的发声抽动,表现为反复咳嗽、清嗓、哼气或发出“啊”“呀”等不自主的尖叫声。通常抽动症状时轻时重,可暂时或间歇地出现,也可连续出现,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但不超过1年。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不同时存在。其中,运动抽动可为简单的或复杂的抽动,如眼球转动、面部抽动、上肢抽动、下肢抽动、躯干抽动等;发声抽动可为简单的或复杂的发声,如清嗓、咳嗽、吸鼻、吐痰声、哼声、吠叫声、啊叫声等。病程持续1年以上。
3.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该障碍多在2-15岁间起病,平均发病年龄为7岁。主要表现为快速、多部位、形式多种多样的运动抽动,以及发声抽动,一般在首发症状后持续存在。抽动可能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加重,睡眠中可减轻或消失。发声抽动可表现为简单的发声,如清嗓、咳嗽、吸鼻、吐痰声、哼声、吠叫声、啊叫声等,也可为复杂的发声,如重复言语、重复单词或句子等。部分患儿可出现模仿言语、模仿动作、猥亵行为。抽动症状每天可出现多次,甚至达到数百次。多数患儿伴有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部分患儿还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攻击行为和品行问题等。
抽动障碍患儿的抽动症状可能在情绪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加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中可消失。部分患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婴儿抽动症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如果家长发现婴儿有频繁眨眼、皱鼻、耸肩、摇头等异常动作,或有清嗓、咳嗽、哼气等异常发声,应及时带婴儿就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