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热疹出怎么处理
幼儿急疹是一种婴幼儿常见发疹性热病,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一般预后良好,无并发症可很快痊愈。其处理建议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其他治疗和注意事项四个方面,主要是让患儿卧床休息、多喝水、给予易消化食物,高热时进行物理或药物降温,皮疹无需特殊处理,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等。
1.一般治疗
让患儿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流通。
给患儿多喝水,以利于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物排出。
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烂面条等。
2.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或使用退热贴。体温超过38.5℃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皮疹无需特殊处理,一般在1~2天后消退,不会留下痕迹。但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3.其他治疗
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干扰素等,以缩短病程。
若患儿出现咳嗽、流涕等症状,可给予对症治疗。
若患儿出现高热惊厥,应立即给予止惊治疗,如使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
4.注意事项
幼儿急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但在患病期间,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幼儿急疹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病毒分离等。在诊断不明确时,应避免滥用药物。
幼儿急疹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在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带患儿去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患儿接触。
幼儿急疹多发生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但近年来,幼儿急疹的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部分患儿甚至在3个月时就发病。
幼儿急疹的皮疹消退后,可能会有短暂的色素沉着,但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会逐渐消退。
幼儿急疹与麻疹、风疹等出疹性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但病因不同。在出疹性疾病流行季节,如患儿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误诊。
总之,幼儿急疹是一种良性疾病,预后良好。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给予适当的护理和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如果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等并发症,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