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抽动症有那些症状
小孩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精神疾病,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动作和思维以及其他行为症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干预。
1.短暂性抽动障碍:抽动症状常常在18岁前起病,其中4~7岁儿童最常见。主要表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如眨眼、皱额、咬唇、露齿、缩鼻、摇头、点头、耸肩等交替发生。少数病例为简单性发声抽动,表现反复咳声、哼气或清嗓声等。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该类型多发生于21岁以上的成人,儿童相对较少。抽动症状可累及头、颈、上肢、躯干及发声等部位。其中,发声性抽动较为复杂,可表现为干咳声、哼气声或清嗓声等。
3.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该类型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多部位的复杂抽动,其中有运动抽动,如面部肌肉的抽动、眨眼、耸肩、摇头等;有发声抽动,如清嗓、咳嗽、呼噜声、吼叫声、犬叫声等。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患儿还会出现污言秽语、模仿语言、模仿动作、重复语言、陈述、猥亵行为等。
抽动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心理等因素有关。目前,抽动症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干预。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氟哌啶醇、哌甲酯等,可有效控制抽动症状。
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氯米帕明等,适用于伴有强迫、多动、焦虑等症状的患儿。
其他药物:如可乐定、硫必利等,也可用于治疗抽动症。
2.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通过正性强化法、消退法等行为治疗方法,帮助患儿克服不良行为习惯。
心理支持治疗: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减轻其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家庭治疗:家长和教师需要了解抽动症的特点,对患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避免过度关注和批评。
3.其他治疗:
饮食调整:避免食用含咖啡因、人工色素等食物,可能有助于减轻抽动症状。
神经反馈治疗:通过训练患儿的神经系统,改善其自控能力。
中医治疗:如针灸、推拿等,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抽动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抽动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共患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家长和教师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对患儿的康复也至关重要。如果您怀疑孩子患有抽动症,建议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