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常用药有哪些
小儿腹泻用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抗感染药物,细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病毒感染通常无特效抗病毒药,特殊病毒感染需遵医嘱用药;二是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道黏膜、吸附病原体;三是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能调节肠道菌群,且活菌制剂避免与抗生素同服;四是其他药物,补锌制剂助于缩短病程,口服补液盐可预防和纠正脱水。小儿用药需谨慎,尤其婴幼儿要严格遵医嘱,有过敏史注意药物成分,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并注意观察症状变化。
一、抗感染药物
1.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小儿腹泻,医生可能会根据病原菌种类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等。但需注意,不恰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腹泻,因此必须有明确细菌感染证据且由医生指导使用。
2.抗病毒药物: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如轮状病毒等,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但对于某些特殊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等,可能会使用更昔洛韦等药物,同样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二、肠黏膜保护剂
蒙脱石散:它能在肠道内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保护肠道黏膜,同时还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有助于缩短腹泻病程,减少腹泻次数。不同年龄段小儿使用剂量会有所差异,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三、微生态调节剂
1.双歧杆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生长,改善肠道功能,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腹泻都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2.嗜酸乳杆菌: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腹泻症状。此类药物多为活菌制剂,注意避免与抗生素同服,如需服用,应间隔至少2小时。
四、其他药物
1.补锌制剂:锌元素对肠道黏膜的修复和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腹泻时锌元素丢失增加,补充锌剂有助于缩短腹泻病程,降低腹泻的严重程度。常用的有葡萄糖酸锌等。
2.口服补液盐:腹泻易导致小儿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盐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预防和纠正脱水。不同年龄阶段使用的剂量和频率不同,需按说明书或遵医嘱使用。
温馨提示:小儿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用药需格外谨慎。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尤其新生儿和早产儿,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差,任何药物使用都可能对其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必须严格遵医嘱,不得自行用药。有过敏史的小儿,家长要特别留意药物成分,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若小儿腹泻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高热、剧烈呕吐、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腹泻次数、大便性状、尿量等,以便及时向医生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