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最初症状是什么
先天性巨结肠在不同阶段有不同最初症状,新生儿期表现为胎便排出延迟、腹胀、呕吐,是因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缺如致肠管痉挛、肠道梗阻;婴幼儿期则出现顽固性便秘、腹胀、营养不良。特殊人群需注意,新生儿出现症状家长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并配合检查,灌肠操作要轻柔;婴幼儿家长要观察排便和腹部体征,勿自行用泻药,可适当增加水分和膳食纤维摄入,注意腹部保暖。
一、新生儿期最初症状
1.胎便排出延迟:正常新生儿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而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常于出生后2448小时仍无胎便排出,或仅有少量胎便排出,且需灌肠或使用开塞露等方法才能排出较多胎便。这是由于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无法正常通过。
2.腹胀:患儿出生后可逐渐出现腹胀,程度不一,轻者仅表现为腹部稍膨隆,重者腹胀明显,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壁皮肤发亮,可伴有腹壁静脉曲张。腹胀可影响患儿的呼吸,导致呼吸急促。这是因为肠道梗阻,气体和粪便积聚在肠道内,使肠腔扩张。
3.呕吐:部分患儿可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有胆汁。呕吐的原因主要是肠道梗阻,导致胃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道,逆流入胃而引起。
二、婴幼儿期最初症状
1.顽固性便秘:随着年龄增长,患儿便秘症状逐渐加重,由胎便排出延迟发展为顽固性便秘。患儿数日甚至12周才排便一次,需使用开塞露、灌肠等方法辅助排便。长期便秘可导致患儿食欲减退,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出现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
2.腹胀:腹胀症状持续存在,且随着便秘的加重而逐渐明显。患儿腹部膨隆,可伴有腹痛、哭闹不安等表现。由于长期腹胀,可导致膈肌上抬,影响呼吸功能,使患儿活动耐力下降。
3.营养不良:由于便秘导致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加上患儿食欲减退,摄入营养物质减少,可出现营养不良的表现,如面色苍白、消瘦、贫血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新生儿:新生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就医。在诊断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多种检查,如腹部X线、钡剂灌肠等,家长应积极配合。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在进行灌肠等操作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道和皮肤。
2.婴幼儿:对于婴幼儿,家长要注意观察其排便情况和腹部体征。如果发现孩子有便秘、腹胀等症状,不要自行使用泻药,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在日常生活中,可适当增加孩子的水分和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喂水、添加蔬菜泥、水果泥等,以促进肠道蠕动,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引起消化不良。同时,要注意孩子的腹部保暖,避免腹部着凉加重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