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怎么能彻底清除
鹅口疮的相关应对措施包括:明确病因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多见于特定婴幼儿及长期用特定药物人群;要清洁口腔环境,婴幼儿哺乳前后及大些儿童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特殊人群增加频次;药物治疗分局部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严重等情况全身用氟康唑等;要增强机体抵抗力,婴幼儿合理喂养,特殊人群积极治原发病;还需采取预防复发措施,如保持生活环境清洁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类固醇激素等。即鹅口疮需明确病因,清洁口腔环境,根据情况药物治疗,增强机体抵抗力,采取预防复发措施来应对,包括明确白色念珠菌感染病因、针对性清洁口腔、合理药物治疗、增强抵抗力及做好预防复发工作等方面。
一、明确病因诊断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类固醇激素的患儿。白色念珠菌在口腔潮湿、温暖的环境下容易滋生繁殖,从而引发鹅口疮。通过口腔黏膜的典型白色斑膜表现可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真菌学检查以明确。
二、清洁口腔环境
婴幼儿:哺乳前后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哺乳器具也需用该溶液清洗消毒,保持口腔清洁,破坏白色念珠菌生长的适宜环境。对于年龄稍大能配合的儿童,同样可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来清洁口腔。
特殊人群:如患有基础疾病需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类固醇激素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更要注重口腔清洁,可增加口腔清洁的频次,避免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
三、药物治疗选择
局部用药:可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对于婴幼儿,涂抹时要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全身用药:若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可考虑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剂量,尤其要关注婴幼儿的用药安全性,因为低龄儿童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不良影响。
四、增强机体抵抗力
婴幼儿:保证合理喂养,提供富含营养的食物,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自身饮食营养均衡;人工喂养的婴儿要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并注意奶具的卫生。
特殊人群: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基础疾病的病情发展,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鹅口疮的复发风险。比如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使其处于稳定合理的水平。
五、预防复发措施
注意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婴幼儿的玩具、衣物等进行清洗消毒。对于特殊人群,要保持居住环境的通风良好,减少白色念珠菌的滋生。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类固醇激素,避免滥用。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口腔情况,一旦发现有鹅口疮的迹象,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